為國服務團成員在北京懷柔參觀考察
8月3日至6日,由中國僑聯和北京市僑聯共同舉辦的“第十四屆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團”活動在北京舉行。對于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中國僑聯副主席、北京市僑聯主席李昭玲認為,“我國吸引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的時機,已經到來”。
國內天地寬
李昭玲指出,以留學人才為主體的海外人才是我國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吳文俊等杰出科學家為代表的海外留學人才回到祖國,為發展新中國的工業、科研、教育和國防建設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
“海外高層次人才,雖然長期在海外工作、生活,但他們始終心系祖國,有回國工作和為國服務的迫切愿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也為各方面優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廣闊舞臺。”
近年來,海外人才歸國數量快速增加,歸國人才層次不斷提高,為國服務活動日趨活躍,在我國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自2009年6月以來,北京市已完成9批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認定工作,“海聚工程”入選總人數達514人,其中入選中央“人才”的有171人。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朱衛國是首屆為國服務團的成員。2003年,他帶著報效祖國的信念回到北京,一點點地組建實驗室和科研團隊,努力地在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尋找平衡點,其中的辛勞成為了他一生的財富。他說:“回國10年多了,我強烈感覺到回國的10年是我人生事業最輝煌的10年。我要感謝祖國的發展給了我發揮的空間。”
僑聯搭平臺
自2001年開始,中國僑聯和北京市僑聯聯手,發揮海內外僑界的獨特作用,把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引進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作為僑聯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搭建平臺,吸引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祖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活動自2001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4年,共吸引來自50個國家的600多位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參加,有40多位高層次人才在北京發展,50多個高科技項目在北京落地,總投資達數十億元人民幣。
李昭玲認為,為國服務團活動為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第十四屆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團團長、芬蘭華商會會長楊二林表示,將充分利用服務團這一溝通交流平臺,把國外先進科技引進北京,同時將北京各種經濟科技需求與信息帶回僑居地,用多種形式參與到為國服務的事業中來。
英國戴利集團董事長楊迪是第一次參加服務團活動。他有電動車等兩個高技術項目,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與國內相關企業對接。他說,海外高層次人才有技術、資金、人緣優勢,這個活動為海外人才搭建與國內對接的良好平臺,是海外人才非常需要的。
項目接地氣
本屆為國服務團活動,吸引了11個國家和地區的28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專業人才參加。他們共攜帶高科技項目31個,涉及10個研究領域。
活動期間,舉辦方組織海外高層次人才赴北京市海淀區、懷柔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考察、座談交流,還舉辦了“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項目、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專題推介會,高新技術項目對接會等。
本屆為國服務團重點突出“創新”和“實用”的主題,不追求高精技術,而重視落地后的適用性。服務團副團長、美國關島大學終身教授鄒有所說,“我之所以來北京,是為了根治霧霾。我要利用特別催化劑和裝置向受污染空間噴灑,消除巨大范圍內的臟霧污染”。楊二林說,“我帶來的是國外新型的居住理念”。團員、荷蘭嘉伯生物技術總監黃江說,“我想把成本更低的醫藥與食品蛋白生產技術移植過來,改變國內原料血漿短缺現狀”。
團員、僑居加拿大的董華說,北京市環衛車輛共計2.3萬多輛,如果都換成清潔能源汽車,將使北京城區霧霾減少8%至10%。他建議,可以引進意大利菲亞特動力公司與北京環衛集團聯合研發的清潔能源特種車輛項目,用沼氣代替傳統能源,可以將95%的有毒氣體轉化成無害氣體。
李昭玲認為:“海外高層次人才能在堅持北京戰略地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上發揮作用;能在打造國際一流和諧之都上發揮作用;能在提高特大城市治理能力上發揮作用;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發揮作用。”
原標題【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時機已到】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