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光明日報:科研崗位怎么成了“風險崗位”

關注微信

光明日報:科研崗位怎么成了“風險崗位”

時間:2015-04-08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吳江

閱讀提示

近年來因挪用、貪污科研經費而“落馬”的專家學者時有耳聞。科研經費為何被屢屢鉆空子?科研領域的諸多不端、違法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如何讓科研經費不再成為唐僧肉?我們反對科研人員在經費報銷上造假,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造假背后的問題所在。

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近年來,我國科研經費投入以每年超過20%的比例大幅增加,全社會投入已經占GDP2%,達到1.2萬億的水平,在世界排第二位。但科研創新活力、科研產出效率卻不盡如人意,突出反映在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問題:

從宏觀層面看,多頭管理,科研經費分配過度行政化。我國科研經費的主體由各部委的大項目構成,而科技立項,有的行政領導直接參與選擇科技課題,部分行政人員能按自己的意愿來選擇專家,部委的專家甚至會參與超越其專業范圍的評審。也就是說,少數人對科研立項有實質性決定權,由此衍生的權力尋租空間,造成了“大項目不審,中項目小審,小項目大審”的結果。現在,在大學和科研單位,最牛的人是能拿到科研項目、能搞到錢的人。科研人員不得不把寶貴的科研時間用于拉關系、跑項目,重申報、輕研究成為普遍現象。

從微觀層面看,科研經費使用“重物不重人”,科研人員人力資本得不到有效補償,導致科研人員違紀貪腐案件頻發,科研崗位成為“風險崗位”。不同于美國80%以上的科研經費花在“人”身上,我國的科研經費大多數都投到“物”上面去了,我們是二流、三流的人才用一流的設備做科研。近年來,不論是中國科協的調查還是財政部門的審計,以及許多個案研究,都說明我國的科研經費嚴重流失,相當一部分費用用于開會、出差、接待上。在各種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中,預算開支范圍只列明了“勞務費”和“專家咨詢費”兩項酬金性支出,這兩項支出均不允許支付給包括課題負責人在內的整個有工資性收入的科研團隊成員,這使得在工作一線的科研人員不能獲得相應的補償,導致科研人員鋌而走險。

經費使用難倒科研人員

當前我國科研經費管理仍存在不少制度漏洞,科研經費“擴大用途”“擠占挪用”“弄虛作假”等現象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司空見慣,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五花八門”。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政策不符合客觀實際,讓科研人員無所適從。在當前我們的管理中,科研經費被分為所謂“調研費”“差旅費”“會議費”“資料費”以及少量的“專家咨詢費”和“勞務費”等。但實際上一些科研經費除了上述或許有的支出外,剩余部分是按勞務報酬性質發放給課題組成員的。可是這些勞務報酬卻沒有票據,于是乎,大家就四處找票據抵賬。這就有了所謂科研經費票據“造假”現象。這一事實說明,幾十年一貫制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與科研經費使用實際狀況大相徑庭,現行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亟須改革。

此外,我國科研經費的成本意識缺乏。科研資助機構通過科研項目下達的所謂“科研經費”,實際上就是為科研活動所支付的部分或全部成本。真實合規的成本是項目經費預算與決算的重要依據。在美國科學基金項目的經費預算中,科研成本(即科研經費)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構成,直接成本包括直接發生成本(直接參與項目研究的人工成本、直接與本項目相關的材料設備等成本)和直接分配成本(與多個項目共享但可以精確分配到本項目的相關成本),間接成本則指不能明確追溯至具體項目卻是科研機構日常運轉以及項目執行中必不可少的成本,一般包括管理成本和設施占用成本。直接成本預算由項目負責人提出,間接成本預算由資助機構與受資助機構協商決定(并直接撥付給受資助機構)。相比之下,我國科研項目經費預算沒有確立科研成本的概念,只是列出了科研項目中可以支出的經費科目,包括研究經費(科研業務費、實驗室材料費、儀器設備費等)、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勞務費和管理費(管理費由受資助單位從項目總經費中扣除)。沒有成本的概念,就很難對科研項目的經費進行全面系統和相對準確地核算。

在當前制度的“規范”下,最終的結果是要么科研人員違規作假,要么大家不再想做課題。這是科研人員目前普遍遭遇的困惑。而更大的傷害在于,由于科研人員對經費分配的滿意度總體不高,導致創新活力不足,創新效率的低下。

須敢于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如何破解科研經費的“唐僧肉”困局?借鑒國際的經驗和做法,筆者提出五點改革建議:

一是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發揮科學基金組織的科學共同體作用。整合部門之間科研資源,建立統一公開的國家科研管理平臺。現在所有人都說我們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出現了大的問題,但是沒有一個部委愿意出面發起改革。在部門利益已經分割好的情況下,改革是要重新洗牌的。應加強不同部門項目之間的協調,減少項目的重復配置,根據不同研究工作的特點確定資助強度和周期,對好的研究工作采取滾動支持。逐步建立統一的項目數據庫,并適時向公眾開放,接受公眾監督。

二是落實科研單位自主權,探索建立現代院所經費管理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標是解決制約科研院所改革發展的經費保障和人員激勵等問題。因此,要切實落實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權,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體現對科研人員的充分激勵。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經費使用靈活性,授權高水平創新團隊按規定自主支配科研經費,探索頂尖人才自主使用科研經費模式。

三是建立科研機構、項目管理機構和科研計劃的績效問責機制。建立各類科研機構、項目管理機構和科技計劃的常態化、制度化的評價體系,優化配置經濟資源,通過產出科技成果考評機制和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以避免重復投入和閑置浪費,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突破現有制度障礙,建立科研績效津貼。科研立項的預算科目要合理,要符合科研人員目前實際收入分配狀況,允許科研課題經費包括間接費用和人員支出,將間接費用和人員支出規定在合理的水平范圍之內,重視科研人力資本支出,提高人員績效支出比重至少應達到30%-50%之間,解決“見物不見人”和缺乏績效激勵機制的問題。與其讓科研人員冒著風險去違規作假報銷各種發票,不如規范科研經費使用辦法,轉“隱性收入”為“顯性收入”。

五是強化激勵與保障機制,讓科研人才“名利雙收”。科研人員是創新的主力軍。用好科研人員,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建議盡快改革科研人員薪酬制度,建立產權激勵制度,制定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推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辦法,重點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探索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形式。研究制定人才補充保險辦法,支持用人單位為各類人才建立補充養老、醫療保險。

(作者系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