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周灝來說,回國創業就像“拔掉了心里的一根刺”。雖然已坐到了巴克萊銀行全球精英中心副總裁的位置上,在國外生活穩定舒適,但他不喜歡那樣“打工”的日子,因為“總有螺絲釘的感覺”,于是他毅然回國投身創業洪流。
像周灝一樣追求“真正成就感”的人越來越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改革開放至2014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351.84萬,學成回國人員總數達180.96萬。2014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36.48萬。
在回國的留學人員中,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漸成趨勢。中國青年報聯合智聯招聘進行的一項針對海歸和留學生的調查顯示,當問到留學人才的職業選擇時,多達54.0%的受訪者回答“創業”。
現在回來是最好的時候
很多留學生總想等待回國的最佳時機,然而“不回國是抓不住好機會的”。5月8日,在微軟創投加速器開放日活動上,江宏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從耶魯大學博士畢業后在谷歌公司工作了3年,慢慢發現“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他回國后才了解到國內的后端服務市場如此廣闊,于是創辦了“Lean Cloud”,為用戶提供數據存儲、實時消息、統計分析等服務。
“創業時機沒法預測,不過可以早點兒做回國準備。”周灝2012年回國時,周圍不少人反對,理由是“國內金融和創業氛圍都沒起來”。誰也沒想到,2013年余額寶突然引爆互聯網金融,2014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創業的政策,創業熱潮如火如荼。他的“量化派”公司應運而生,幫助個人和小微企業快速獲得低成本貸款,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從大公司跳槽到這家創業公司。
“本土人才的國際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海歸在這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漸縮小,不過,國內的創業機會較多,現在回來是最好的時候。”真格基金“真驛站”負責人劉元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一些國內的創業者已經有了國際化的視野和知識體系,英語很好,對國外的情況也非常熟悉。反而很多身在國外多年的人不知道國內創業已如此火熱,創業者已如此優秀,一些O2O領域的產品甚至已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海歸創業最大的挑戰是組建核心團隊”
去年,袁軼群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參加了很多創業圈組織的活動,在短暫就職于一家跨國企業后,她決定加入創業公司,“在高速成長的公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不亞于自己創業”。目前她負責圖片社交公司“nice”的海外市場拓展,是公司新的業務,很像是內部創業。
“海歸回國創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組建核心團隊。”袁軼群說,在天使輪融資階段,投資人尤其看重團隊,但不是每個海歸都能帶團隊回來,或者迅速在國內組建團隊。
不過,劉元認為,留學人員回國能發揮更大的優勢。在“真驛站”的活動中,很多海歸都會向那些著名公司的CEO提出非常尖銳和深刻的問題,帶來不同的視角,對于CEO來說也是一個梳理思路和思想交鋒的過程。
海歸回國創業需要適應國內環境的同時,也在改變市場氛圍。江宏今年過年時,把有競爭關系的公司全部列了出來,都送了小禮物,“我們有競爭也會有合作,大家在一起培育市場,還可以做朋友”。
他想辦一家令競爭對手尊敬的公司,“中國的市場很大,爭搶用戶是‘下策’,誰能爭取新用戶,抓住新的市場份額,才能更快地成長”。
“山寨文化是海歸創業的阻力所在”
2012年周灝回國時,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雖然他收入不錯,擁有多張國外信用卡并且記錄良好,但想要申請一張國內銀行的信用卡卻很難。他瞄準這個市場痛點成功創業。但他的經歷也折射出很多留學人員回國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最近,袁軼群發現微信朋友圈在瘋轉一條新聞:上海或對創新創業人才放寬戶籍限制。她覺得,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戶口對于留學人員尤其是海歸創業者來說很有吸引力。在國外工作了一段時間或者有自己公司的留學人員,回國的機會成本很高,他們要考慮孩子上學、醫療等福利待遇。
劉元表示,中國創業正在蓬勃發展階段,政府的鼓勵與支持,民眾的高度關注和認同,資本的充足供應,都是海歸創業的重大利好,“智能手機用戶近6億人,只要切入1%的市場,就有很大的用戶群”。但是“山寨文化”,是海歸創業的阻力所在,因為“競爭很容易就激烈起來”。
怎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國?中國青年報所作的調查顯示,66.7%的受訪者首選“健全法制”;65.1%的受訪者希望“改善自然環境,提高食品安全”;63.0%的受訪者建議“開放人才引進領域,促進體制內外人才流動”;62.4%的受訪者期待“實施與優秀人才配套的薪酬制度和考核機制”。
其他建議有:為留學歸國人員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性服務(52.9%);建立與優秀人才的信息溝通渠道(47.6%);完善科研管理體制(46.0%);放寬戶籍限制(45.5%);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42.9%)等。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