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成為國家戰略的當下,人才成為區域發展的決定力量和創業創新的基本要素,深圳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打造人才宜居宜業宜聚城市,持續吸引了一大批留學人員來深就業、創業。
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2015年上半年,深圳市引進留學人員3192人,同比增長56.5%,其中非深戶2647人,占總人數的82.9%。截至目前,累計引進留學人員近6萬人,位列全國第三。除數量激增外,今年上半年來深留學人員各類別的構成比例與去年基本一致,其中碩士研究生人數最多,占總人數75.1%,本科生占14%,博士占9.2%,訪問學者和博士后占2.7%。
海歸就業集中金融領域
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除去創業和未登記的,上半年來深就業留學人員達2753人,占比86.2%,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深圳市海外留學(課程)歸國人員協會2015年統計數據也表明,協會會員中從事金融業的最多,達到35.37%。
“來深圳,最吸引我的是能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的工作環境。”謝先生歸國來深后,入職中信銀行,工作業務以新型金融業務為主。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在深圳工作更容易接觸到新型金融業務,“國際性經驗可以帶來與同行對比的個人競爭力”。謝先生說,現在工作中接觸的大部分銀行業務,都是深圳以外的地區沒有的,比如依托前海政策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這種工作經驗,在WTO保護到期后,可以幫助外商順利投資。
在香港取得金融碩士學位的小曼畢業后進入匯豐銀行,因工作關系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個城市輪崗,最后選擇了定居深圳,近期也在辦理人才入戶手續。相比而言,小曼更重視工作氛圍和環境,“深圳人都講普通話,沒啥鴻溝”,“工作氛圍更輕松些”使她對這個城市產生了好感。
海歸畢業院校前四位為香港高校
今年6月,深圳市28家博士后設站單位在香港舉辦了博士后招聘會。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工科博士生蟻同學發現,深圳的人才計劃,各種補貼優惠政策十分誘人。他從行業發展前景和城市就業環境考慮,如果往國內發展,會優先考慮深圳。
“對在港的內地學生來說,深圳的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吸引力”,蟻同學說,在香港內地學生很難融入,而“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給人強烈的歸屬感。在深圳,海歸畢業高校前四位均為香港的大學,留學國家和地區前四位還有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所學專業排在前四的是管理、經濟、理學、工學。
思宇是今年香港中文大學營銷學的應屆研究生,班里不少同學都到深圳找工作,而她自己剛應聘一家互聯網教育企業的管理培訓生崗位。深圳離香港最近,有大企業,面試也方便。“除了深戶的同學,四川、東北、湖南的內地同學在香港畢業后都到深圳求職,現在陸續被微眾銀行、聯合利華、證券公司、廣告公司錄取,也有投身創業團隊的。”
“海歸經濟”蓬勃發展
7月28日,深圳市第十六批來深創業前期費用補貼名單公布,共有46家留學人員企業獲得來深創業前期費用補貼資助,每家企業獲15萬至50萬元資助,資助金額合計人民幣1200萬元。近年來,深圳市投資發展生活環境對留學人員的吸引力增強,孔雀計劃、留學人員創業前期費用補貼等人才政策日趨完善,引智效果明顯。今年7月,吳征瑜博士的“安睡寶無擾式夜間監護系統”,陳寧博士的“視覺智能和機器學習處理器產業化”等13個項目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資助,是深圳市歷年以來獲國家級資助項目最多的一次。
從第一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到全市24家留學人員創業(產業)園,現在深圳共有留學人員企業3700多家,年產值千萬以上的企業130多家,超億元產值的逾30家,海歸創業數量最多的行業是軟件類和電子信息類,文化和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在迅速發展。
一大批海歸骨干企業,如朗科、迅雷、華因康、柔宇科技、繹立銳光、賽百諾、華傲數據等公司已成為我市自主創新與產業提升的重要力量;其中迅雷的年產值已超過10億元,納稅也早已突破億元大關。這些企業的孵化項目中,有很多搶占著行業前沿位置,不但技術先進,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劉芳宇)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