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中小學更青睞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這對師范院校多年來通行的教師培養機制提出了挑戰。”昨天,華東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東師大”)校長陳群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師范大學校長論壇上如是說。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許濤透露:“今后師范類教育將進入調整階段,控制規模,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是未來主要的目標之一。”
為此,華東師范大學擬逐步縮減師范類本科招生,師資培養有望統一納入教師教育學院進行研究生教育,并形成“以教育碩士為主體”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
挑戰:
2012年僅3成師范生從教
中小學校學歷要求更高
“如今,師范類與非師范類學生在從教方面的政策已相差無幾,甚至不少中小學更青睞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在昨天的論壇上,陳群坦言,多年來通行的教師培養制度已遭遇到了巨大挑戰,師范院校也在思考以怎樣的改革來應對。
他列舉了一組數據:從全國范圍來看,師范院校畢業生的數量已經超過基礎教育對教師的需求,比如2012年,高中、初中和小學共錄取大學畢業生262946人,其中師范畢業生196629人,可同年全國師范院校(本、專科)畢業生總人數為656560人,也就是說當年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只有30%的學生進入基礎教育從教。
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成為了一個開放體系,師范院校和非師范院校已處于同一個政策平臺,2012年全國范圍基礎教育招聘的師資中,1/4來自非師范大學。
陳群透露,調查發現,高水平的中學更愿意招收來自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中學校長們認為,師大畢業生的優點有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上手快,缺點是專業基礎不夠扎實,發展潛力不夠;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畢業生的特點則正是專業基礎扎實,發展潛力大。”
同時,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教師入職時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
此外,師范院校對基礎教育學科教學的影響力在逐步下降。以華東師大為例,該校從事學科教學研究的教師主要分布在各個專業系科,隨著整個學校向研究型大學的轉型,各個專業系科對教師評價標準發生變化,學科教學研究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下降,隊伍規模逐漸萎縮,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力也因此逐步衰減。
應對:
集中開教育教師課程
引優秀非師范生報考
“對基礎教育而言,最好的教師應該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有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陳群表示,華東師大接下來將推出一系列舉措,形成“以教育碩士為主體”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
“讓師范生在本科階段,扎扎實實地修習通識課程和學科課程,夯實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學科能力;讓真正具有從教意識的學生,攻讀我校的教育碩士,在教育碩士階段以培養教育教學能力為主,兼顧學科知識與綜合素養。”陳群透露,通過師范生學歷層次的提高,既能夠讓師范生像其他非師范專業學生那樣掌握專業知識,又能夠通過教育碩士招錄到真正具有從教意向的優秀本科畢業生。
華東師大新成立的“教師教育學院”也是改革的重要舉措。該校整合校內各個系科學科教學的師資力量,成立該學院,負責整體規劃與推動全校教師教育工作。未來本科生可能以進行通識教育和學科教育為主,而師資培養將更多在研究生層面進行,并且統一納入新成立的教師教育學院。
在具體做法上,華東師大將在本科階段利用兩個暑期短學期,集中開設教師教育課程,為學生本科畢業從教創造條件,而在此前的嘗試中,這些課程已經得到了許多學生的歡迎;而在研究生招錄階段,該校擬增加教育碩士名額投入,使教育碩士逐漸成為華東師大培養教師的主要渠道,并鼓勵更多的本校學生、吸引更多綜合性大學學生直升以及報考教育碩士。
不過,陳群也坦言,這些設想有賴于爭取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比如如果經過上述培養過程訓練的教育碩士在畢業時能自動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將顯著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報考教育碩士。(原標題:華師大擬逐步減招師范類本科生)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