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及四川大學共建的"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并舉辦"防災減災與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期望搭建一個高層次的交流平臺,透過主題演講、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促進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從事相關專業人士,以及社會各界在減少災害風險方面的溝通和合作。同日,學院亦舉辦四項碩士課程畢業禮及開學禮,其中三項課程的畢業生是內地首批獲得災害護理、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碩士資歷的學員。
"防災減災與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分為兩部份,首部份邀請了聯合國減災署泰國曼谷亞太區秘書處項目官員檳城坑女士探討本年3月第三屆聯合國世界減災大會上通過的《2015-2030年仙臺減災框架》; 而來自北京、四川及云南的專家學者,包括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史柏年教授、民政部國家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主任郭虹教授,及云南大學公共管理(社會工作)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向榮博士,則在會上由四川汶川及雅安地震、云南魯甸地震,以至八月的天津港大爆炸事故,分析中國應對災害模式的轉變。研討會的第二部份邀請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教授、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經理王紅博士及兩位理大"紫荊花杯杰出企業家獎"得獎者,包括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鴻獻先生和西藏阜康醫藥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先生,分享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災后重建的經驗及卓見。研討會約有百多名參加者,包括學院的校友和學員、四川及云南的社會機構代表及中國各地企業家等。
研討會后學院假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校友及學員與企業家交流晚宴",兩校領導與百多位校友、學員、企業家及嘉賓聚首一堂。席間,災害護理碩士課程及職業治療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班同學分享他們去年在魯甸參與災后護理及地震康復計劃的經驗和感受。
學院同日舉行"第二屆畢業典禮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今年共有101名學員由四項碩士課程畢業。理大副校長、學院港方院長阮曾媛琪教授于典禮上表示:"過去兩年學院致力發展人才培養計劃,碩士班的同學不只透過課程,提高專業知識及技巧,也在老師指導下,直接服務災區,參與云南魯甸地區的災后重建,與經歷災難的人民共行。在服務的過程中,更引入嶄新護理及康復概念,令云南繼四川之后成為全國救災防災模式的新典范。"
"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于2013年正式啟用,是內地首所針對防災、減災,結合教育、培訓、科研及社會服務的學院。學院得到香港賽馬會慷慨捐款資助硬件建設及軟件項目,理大將多項專業課程引入中國內地,延續理大在國內的救災、災后重建及防災工作,同時為國家培育災后重建與管理專業人才,以減輕自然災難對人類社會帶來的重大傷害。理大在學院推動的專業課程,包括2013年開辦的碩士課程,分別針對災害護理、義肢矯形、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專業,其中前三項專業碩士課程均為內地首度開辦,而修畢課程的學員由理大頒發碩士學位。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