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獎讓青蒿素廣為人知。然而,關乎每年數億瘧疾患者生命健康的青蒿素類藥物,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面臨原料供應不足的困境。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唐克軒領銜的研究團隊27日宣布:在采用代謝工程策略培育高含量青蒿素青蒿及產業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建立高產量、低成本的青蒿原料基地提供了可能。
青蒿主要產于我國武陵山區。近年來,我國青蒿素價格一路走低,遠低于企業生產成本,每公斤5元的青蒿干葉收購價挫傷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要解決當前國內青蒿行業的困局,亟須開發出能在平原地帶尤其是濱海鹽堿地生長且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新品種。通過十多年研究,唐克軒團隊先后獲得的第1代、第2代青蒿品種,青蒿素含量提高。而近期第3代抗除草劑青蒿產品的推出,使利用廢棄的鹽堿地規模化、基地化種植青蒿成為可能,青蒿素的生產成本降低,競爭優勢明顯。現階段,研究團隊正積極加快研究成果的推廣,盡快實現高含量青蒿素青蒿的規模化種植,以確保我國青蒿素生產的國際龍頭地位。(記者曹繼軍、顏維琦)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