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聯合市級相關部門出臺了“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產業實用人才開發五年行動計劃、部門“新型智庫”等四項培育本地人才的“人才新政”,擬每年投入2億元,進一步加大成都高層次人才開發力度。
四項“人才新政”旨在盤活本土人才資源、激發本土人才創造活力,對接國家“萬人計劃”,形成與“成都人才計劃”引才政策相互銜接的人才開發體系,為成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和“五大興市戰略”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四項“人才新政”的出臺,將進一步彌補成都市當前人才政策“短板”,為構建有序突破、競相發展的多層次人才政策體系提供強大支撐。
打破“招來女婿氣走兒”的藩籬
激活本土優秀人才資源
“加快建設‘人才強市’,協同推進引進人才和本土人才開發,既不妄自菲薄,‘招來女婿氣走兒’;也不固步自封,‘閉門只練自家拳’。”成都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加大本土重點經濟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瞄準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開發,重點遴選和培養科技、教育、衛生、金融、高技能、新興服務業、經營管理、現代農業、社會工作、文化藝術等領域人才。遴選對象原則上年齡為45歲以下,在市屬企事業單位、市注冊并納稅的非公有企業、市登記的社會組織中全職在成都工作,具有領軍潛能、創新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優秀人才。
每年選拔培養的中青年優秀人才為100名左右,培養周期為三年。并給予入選者每人30萬元的資助,分三年撥付,第一年給予10萬元,第二、第三年經考核合格后分別給予10萬元。建立日常管理、考核評估、動態約束退出等制度,對違反學術道德規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以及因個人原因不能發揮作用的入選者收回未使用的培養支持經費,并取消相應稱號。
為創業“種子”提供優質“土壤”
成就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夢想
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是專門針對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典型出臺的激勵政策,重點扶持在成都創新創業,且創新能力強、創業項目優、發展潛力大的青年(大學生),力促在成都形成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充分涌現、人才激發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量體裁衣’式的扶持政策,不僅僅是氛圍的營造、平臺的搭建,更是實實在在的一抹‘潤滑油’,將最大限度降低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摩擦系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該計劃每年將重點選拔和培育100名左右“創業新星”,給予入選者每人20萬元的資助,分三年撥付,第一年給予10萬元,第二、第三年經考核合格后分別給予5萬元。另可獲房租優惠或補貼,單個企業補貼總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的待遇。
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撬動社會資本,建立大學生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大學生創業風險援助資金。按照不超過實際貸款額產生利息(利率不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補助,最高可達500萬元;優先提供天使擔保、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政策性擔保;對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提供風險投資額50%以上的授信擔保。
優秀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還可在“創業學院”“青年創業訓練營”“創業新星孵化班”中學習,在創業見習(實訓)基地、模擬公司、信息化創業等實訓平臺中實踐,并享受指導專家“一對一”訂單式指導、會診指導等服務。
緊貼產業發展需求
以實用為目的培養人才
“實施‘產業實用人才開發五年行動計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圍繞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人才需要,培養一批能用、好用的實用型人才。”成都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該計劃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車機械等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本著“需要什么培養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激勵和戰略儲備。
該計劃主要針對過去實用人才培養方式單一、實用性不高,特別是“訓用脫節”等問題,引入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探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加強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完善企業職工培訓方式、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等,突出培訓方式的多樣性。并完善激勵引導辦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行業協會支撐、社會補充的激勵引導制度。緊扣全市重點產業和重點扶持企業,建立需求定期調查機制。充分利用服務平臺、海內外各類媒體和重大活動,建立多渠道信息發布機制。加強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與院校之間的四方聯絡對接交流,建立實用人才信息動態反饋機制。
打造高端“智囊團”
直接服務成都黨委、政府重大決策
“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期、踏入深水區,要有效破解改革發展的難題,迫切需要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成都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負責人說。
部門“新型智庫”的建立將選聘一批在經濟、社會、科學等領域具有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專家參與部門決策,建立系統、高效、經常的專家咨詢機制,以此切實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更好地為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服務,有效推動該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新型智庫”圍繞重點產業和民生領域展開,以服務決策為根本、以適度超前為關鍵、以提升行政決策水平為落腳點,明確開展發展戰略咨詢研究、提出行政決策建議、加強趨勢研判預警等職能職責。
專家選聘共有申報、審核、審議、公示和聘任五個環節,通過個人自薦、單位推薦等方式靈活申報。其中,兩院院士、“863”和“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等頂尖專家,可由相關部門直接禮聘。
該市計劃每年分別禮聘或遴選5名以上專家組建部門“新型智庫”,專家實行3年的聘期制,對選聘的專家,由實施部門給予每名專家聘期內每年不超過10萬元的咨詢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特別優秀的專家,可采取“一人一議”的方式,適當提高咨詢費標準。成都市第一批計劃擬支持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建委等14個部門建立“新型智庫”,今后可根據全市重大決策咨詢工作需要適時進行調整。(通訊員 徐雪)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