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海淀區區長于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北京人代會召開期間,海淀區區長于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與部分駐海淀的中央和市屬大學溝通本科外遷的計劃。而對于網絡上對中關村創業大街咖啡涼了的調侃,于軍表示“要充分相信中關村大街對創新創業的支撐能力”。
優化政府服務 推出創業會客廳
新京報:有人說,資本的寒意已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顯現,創業大街的咖啡涼了,也有泡沫。對此,你怎么看?
于軍:這些聲音都是正常的,中關村在發展中一直伴隨著非議。比如當年中關村剛出現時,就有人質疑這里是“騙子一條街”。
創業需要冷靜,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這不是咖啡冷熱的問題,而是這里能真正集聚創新創業者,要充分相信中關村大街對創新創業的支撐能力。
新京報:最近,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全國多地都在向創新創業發力,海淀如何保持優勢?
于軍:目前確實有很多制約我們發展的因素,土地空間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之一。我們要把加速核心區建設作為引領海淀工作的一大方向,要把原來的理念和口號變成可實施操作的計劃。我相信,在多年的積累之上,海淀更有條件承接國家先行先試的項目和政策。
同時,我們要繼續深化改革,改進海淀區的政策和法治環境等。此外,在簡政放權的背景下,我們將大力優化政府服務。雖然作為基層政府,海淀區政府的權限很少。但是在構建服務性政府上,我們可做的地方卻很多,比如我們推出來的創業會客廳等。
去年關停企業622家
新京報:根據海淀區《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海淀區常住人口總量要比2014年下降15%左右,控制在312.6萬人以內。對此,海淀區有什么計劃?
于軍:我們在梳理相關的執行辦法和政策,具體的辦法還在制定中,但方向非常明確。我們將配合國家和北京市的政策安排來設計,目前在邊摸索邊走。
具體來看,去年海淀實施實有人口信息采集核對,利用大數據開展人口動態監測。在全市3%人口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同步開展5%人口擴樣調查,有望順利完成北京市下達的年度人口規模調控任務。
去年,我們著手產業疏解和轉移。比如在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上,海淀區拆除唐家嶺村南違建公寓等違法建設165萬平方米。
此外,海淀區嚴格執行市級新增產業禁限目錄,調整退出9家工業企業,還清理整治集體土地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622家。
今年,我們將推動天下城等12個有形市場關停撤調,涉及從業人員2萬人。支持錦繡大地批發市場發展電子商務轉型升級,實現倉儲、物流配送等功能疏解至河北等地。
北京城市學院等高校有序疏解
新京報:海淀區高校集中,目前疏解工作進行的如何?
于軍:在確保完成首都疏解任務之外,高校疏解工作的前提是要保持海淀區的科技創新生態,這是一個復雜的任務。目前來看,可能會對一些北京市屬院校和中央高校的本科學生做調配。
我們將配合做好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市屬高校以及中央和市屬行政單位有序疏解,同時將支持駐區高校將本科教育有序疏解至周邊地區。我們正在和高校就此溝通,在做設計。
新京報:高校集聚也是海淀區的優勢,如何在疏解的同時保持優勢?
于軍:首先,我們可以參考國際創新區域的人才結構和產業結構。目前海淀區處于集成創新的階段,我們要研究海淀發展的歷史,回顧這些年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哪個方面,提高速度比較快就是我們聚焦引入的方面,也是人才的特點。
此外,要符合大規則要求,以水定人,以產業控人。我們確實要相對精確地做測算。最后,要摸清高校的發展基礎狀態和底數。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原標題:海淀區區長于軍 海淀部分高校本科或將外遷)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