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或需要整改的學科,幾乎都不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都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尤其是與該校傳統優勢學科距離較大的學科,如原來以文理為主的學校,工程碩士就成了“重災區”。
日前,教育部下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4年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結果,42所高校的50個博士、碩士學術和專業學位授權點被評估為“不合格”。被評估為不合格的授權點,不僅馬上被撤銷學位授權,而且2016年招生結束后,不得再招生,5年之內不得重新申請。這幾乎等于宣布這些學科在這些高校的滅亡,砸了教授們的飯碗。讓人關注的是,同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4所985高校也有博士授權點直接被判不合格而被撤銷。
如果沒有記錯,這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取消博士碩士授權點,尤其是取消了一批著名高校的博士授權點、碩士授權點,此舉不僅在教育界,在社會上也掀起軒然大波。
與以往教育政策動輒被批評不同,此次評估結果出臺,輿論普遍給予了肯定。但同時,以同濟大學、中科大等被撤銷高校為代表,很多教授先后發表署名文章,對學位委員會此舉給予激烈批判。
客觀地講,這些教授的辯解不乏有道理的內容。如中國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海洋的文章詳細分析了我國學科設置制度本身的缺陷與不合理,同時,對評估方法、評估程序等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批駁。
反觀大眾輿論,并沒有說出太多具體的道理,多數是表達對高等教育質量不滿,這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反映,是對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但質量下降的不滿與憂慮。
與本專科的大擴招相比,增長更快的是研究生。最近5年我國培養的研究生總量,已占到過去30多年研究生培養總量的一半以上。在這種快速的規模擴張中,高校的學科專業發展也出現了“野蠻生長”。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為改變中國高校學科性質單一的問題,中國高校開始了新一輪合并潮。綜合性大學紛紛出現,幾乎所有大學不加區別地追求大而全,理工農醫、文法經管等專業紛紛上馬,工科學校紛紛發展文理學科,文科學校也開始發展理工類專業。僅僅從專業角度去看,高校幾乎沒有區別,都是一樣的綜合性大學了。
如果說上世紀50年代的院校合并,成立專門性高校是一個誤區的話,那么今天的高校發展,則矯枉過正,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學校的盲目擴張過程中,缺少積累的學科專業不免泥沙俱下,很多高校的新興學科質量堪憂,名校也不例外。
此次評估結果,從一個側面比較突出地反映了這個現象。不合格或需要整改的學科,幾乎都不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都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尤其是與該校傳統優勢學科距離較大的學科,如原來以文理為主的學校,工程碩士就成了“重災區”。
理論上,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需要充分尊重高校自主權,依靠高校與社會需求的自我調整控制。但現實否定了這個理想性思路。我國開設MBA專業碩士的高校,超過了250多家,幾乎占到本科院校的20%以上,比美國與英國開設這一專業的高校的總和還要多。一些學校是在“賣”文憑,而不是關注“我應該”和社會需要什么。
教育部在這次評估中敢于下狠手,值得稱贊。長期以來,很多評估受人為因素及其他因素影響,往往“走過場”,甚至人人一朵大紅花,皆大歡喜。此次評估可能誤傷了某些學校與學科,但從堅持評估尺子的剛性,對高校學科質量把控引導的角度來說,無疑是一種難得的擔當。
正是在這種剛性堅持下,大量學校的工商管理等專業碩士授權點被拿下。與此同時,很多985高校也因為質量原因,或者社會需求的原因,主動放棄了自己并不擅長的學科專業授權點。比如,北京大學放棄了資產評估等三個專業的碩士授權點,清華大學也放棄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授權點。一些學校在此輪評估時對照“尺子”,覺得基本無望通過,于是明智地主動放棄。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無視目前學科制度與評估中存在的問題。無論如何,不應該因此否定此次評估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對敦促高校的辦學質量提高的積極意義。
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985高校,也不是所有學科都可以搞、都搞得好。斯坦福大學信息學科稱雄于世卻取消了建筑系,哈佛大學政治學、醫學絕對一流但沒有工學院。不管是學校還是教授,都要用心于教學和科研了,否則,飯碗真的不保!(記者 陳志文)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