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雷、陳敬、張洪、孔小藝,三男一女,都是盲人,他們是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系的同班同學。
1989年出生的岳雷是班長,因為參加選秀節目,成了電視“明星”,眼看著“星途坦蕩”,他卻決定回到第二故鄉合肥創業。
聽到班長的一聲召喚,其他3個人紛紛辭掉工作,齊聚合肥。岳雷帶著同學們開辦了一家名為“舞音閣”的音樂教育機構。
命運為他打開另一扇門
從懂事起,岳雷就一直夢想著有一天治好自己的眼睛,隨著年歲的增長,他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然而,命運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
他從小對聲音有著超常的敏感,可以清晰辨別電話的按鍵音,一口氣說出按下的數字。4歲時,爸爸帶回來一臺隨聲聽、幾盤豫劇磁帶,小岳雷一下子迷住了豫劇,喜歡上了唱歌。“吃飯要聽,睡覺前也要聽,并且大段大段地唱”。8歲那年,姑父送給他一支豎笛、一盤磁帶。在姑父的指導下,他跟著磁帶學會了吹豎笛。
離家最近的濟寧盲校沒有音樂課,岳雷只好選擇濟南特教中心,可是,9歲的他無法適應寄宿生活。“媽媽還沒到家,老師就給她打電話,說你家孩子哭個不停,還是帶回去吧。”岳雷回憶說,“后來自己學會了洗衣服、打熱水,還學會了照顧其他同學,還當上了班長。”
初中畢業,岳雷考上了青島盲校。因為入學成績落后,岳雷“暫時放棄了音樂”,把精力集中在文化課上,后來他在結業考試中考了全年級第三名的好成績。高考即將到來,到底報考什么專業?
“當我提出報考長春大學音樂系時,家人和老師一致反對。”岳雷說,“當時老師勸我,長春大學兩年才招一屆學生,沒人敢考,即使考上了,也要考慮就業問題。”
家里開了家庭會議,意見“一邊倒”,唯獨父親站持中立立場,“既不反對,也不支持,以孩子的意見為主”。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音樂的熱愛。”倔強的岳雷決定這一回,仍然自己做主。2009年9月,讀高三的他找到外校的老師,系統性地學習竹笛演奏。可是,3個月后他卻獲知長春大學今年不招竹笛專業。
“難道等到兩年后再考?不行的話,就改考聲樂!”可就在這時,因為感冒,他的聲帶出了問題,必須進行聲帶小結手術。“術后整整1個月,我都不敢出聲,怕影響聲帶恢復”。
幾經周折,岳雷找到了長春大學的一位聲樂老師,拜對方為師,開始學習聲樂。在長春學習期間,他住在30元一天的小旅館里,每天以泡面為生。
白天練習聲樂,為了不影響其他旅客,他就把自己關在廁所里唱;晚上復習文化課,他只能待在網吧里。
2010年8月,經過短短50天的聲樂學習,岳雷的聲樂天賦得以顯現,他以專業課全國第二的成績考取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表演專業。
舞臺沒有給他想要的生活
在岳雷看來,一個以流行音樂為專業方向的學生,就應當在舞臺上證明自己的實力與價值。大學期間,他頻頻參加省級、國家級的專業比賽,甚至一個人遠赴臺灣參賽,先后收獲了10多個獎項。
與此同時,他又開始涉足電視選秀節目,在各類選秀節目中都有不俗的表現。“一開始,自己想在酒吧當個駐唱歌手都很難,后來有了點名氣,開始在全國各地的演藝劇場巡演。”岳雷起初很享受舞臺給他帶來的人生轉變,每個月4萬多元的穩定收入,臺下瘋狂的掌聲和吶喊聲,讓這個大男孩一度感到滿足。
但幾個月后,岳雷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與酒吧自由隨意的表演相比,演藝廣場的節目編排相對刻板,不能給岳雷自由發揮的空間,“我不喜歡娛樂場所的氛圍,以及黑白顛倒、四處漂泊的生活方式”。
2015年,岳雷大學畢業,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他下定決心,告別喧囂的舞臺,“去找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音樂,教音樂”。
“我也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為公司負責人,岳雷一邊授課,一邊負責運營。他自籌了40多萬元啟動資金,隨后在合肥市蜀山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拿到了28萬元的青年創業貸款。
辦學首先得選擇合適的場地。為此,4個盲人同學經常手挽著手穿行在合肥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戶地找場地。緊接著是裝修。岳雷希望,裝修最終能呈現出自己的設想,可是,他看不見房間的內部結構,就讓父親把房間的尺寸以及每根柱子之間的距離全部量一遍,然后記下這些數字。設計師吃驚地發現,這個盲人早已在腦海中精確地勾畫出房間的圖紙,連1根柱子都沒有落下。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