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
■劉愛華
“當我能夠為將這些知識傳遞到我的村莊貢獻力量時,我的內心第一次有了一種作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感”。
北京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上,來自中國的學生何江,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講述中國故事。而這相當于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成為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與他同臺演講的,還有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從“郭獎”得主到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人
七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何江,帶著象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的光環,來到哈佛大學繼續深造。初到哈佛的何江發現,校園里經常能偶遇一些諾貝爾獎得主、學術“大咖”,而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原來都是在教科書里才能看到的。
隨著留學生活的展開,在課堂上、講座中,何江發現,學生可以大膽地對“大咖”們的觀點提出質疑,相互討論,還能與他們相約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泡酒吧,談論學術問題,時不時地還會受到他們的鼓勵。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成長得很快,也變得非常自信。
正是在一位教授的鼓勵下,何江決定申請畢業演講的資格。經過精心準備,何江憑借比較新穎的題材和流利的英語口語一路過關斬將,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
申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程序很嚴格,要通過3輪測試。第一輪,遞交個人材料和演講初稿;第二輪,從12名入選者中挑選4人,申請者可以對著演講稿念稿;第三輪,從4人中選出1人,進行脫稿模擬演講。最終,校方從申請者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何江的準備很充分,從題材到具體內容,細細打磨,加上多年苦練的流利口語,順利入選。在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臺上,華人面孔很少,而幾乎被文科生占據的演講舞臺,理科生更是鳳毛麟角。何江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美國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演講中,何江從科技與知識在社會的不均衡分布入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闡述了對于科技的思考。“在未來,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在類似的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大學教會我獨立思考的能力”
時間退回到2005年,何江高中畢業,堅定地報考了以學風淳樸著稱的中國科大。入學的前兩年,根據學校教學要求,生物專業的何江學習了很多數學、物理學科的專業課程。當時的何江很有些不解,多年后,當遠在大洋彼岸的他攻讀博士學位,將研究方向定為跨學科領域的生物物理研究時,他在中國科大打下的扎實的數理基礎優勢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在一個人的求學過程中,大學階段是塑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何江在中國科大的四年,學業上精進勤勉,課余廣泛涉獵各種社團活動。
大二時,作為中國科大學生自然保護協會的一員,何江跟隨社團前往江西鄱陽湖濕地進行越冬水鳥調研。那是他第一次參與野外考察,缺乏經驗的他,與團隊緊密配合、努力學習。那個冬天,何江與團隊記錄了很多珍稀鳥類的行蹤。在與保護區村民接觸的過程中,他也深深地了解到科技知識在普通大眾中傳播的重要性。
直到今天,何江對科學知識的傳播依舊非常關注。就像他在畢業演講中所說的,“比以往任何時候,我們的社會都更強調科學和創新。但我們的社會同樣需要關注的一個重心是將知識傳遞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
何江在哈佛的導師,是34歲就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的青年科學家莊小威,二人本科都畢業于中國科大。“在她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對科研的熱情和喜愛,這是一脈相承的科大血液”。
科學知識可以隨時學習,而科學精神的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個人發展至關重要。何江一直心懷感激,“大學教育對我的影響,除了學業成長外,最重要的就是教會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將壓力轉換為動力
1988年,何江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那個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何江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是父親給孩子的必修課,而必修課的主題,就是“好好學習”。在父母的影響下,何江始終明白,教育和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2005年,互聯網在中國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城市里的孩子,家家幾乎都擁有了電腦。而何江在上大學之前,連電腦都沒怎么“摸過”。大一下學期,學校開了一門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連鍵盤都不怎么會用的何江,學習的困難可想而知。
怎么辦?克服困難,將壓力轉換為動力。何江找同學借了一個鍵盤,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何江有空就在宿舍里用鍵盤拼命練習打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動向同學請教。學期末,何江這門課得了高分。
“一個人只有了解、認清了自己,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成長于一個經濟都相對落后的地方,何江對很多新鮮的事物都“不懂”,而恰是因為“不懂”,更加促使他主動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取長補短”。
剛到哈佛時,何江一口“中國英語”,為了找機會練習口語,他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從入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純正的“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哈佛畢業后,何江將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工程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利用2D或3D打印肝臟細胞技術,進行藥物篩選、疾病模擬以及癌癥早期的靈敏檢測。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