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聲鼎沸的招聘會上,中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專業大四學生于涵神情焦灼,多次將從透明文件夾中抽出的簡歷又放回去。
“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很迷茫,心里著急。”于涵說,如有必要,她會向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尋求幫助,讓就業導師定制求職方案。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中國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就業形勢依然艱巨。
為提升大學生預就業能力,中國中部省份湖南正在全省范圍開展大型公益高校人才招聘會,將工作崗位輸送進校園。
中新社記者近日走訪多場高校招聘會發現,許多大學生都像于涵一樣在求職過程中面臨著矛盾與困惑:“就業去哪兒?”“未來在哪兒?”
中南大學電子與通訊工程專業研究生陳帥咨詢了三家企業,但一聽今后工作不能跟所學專業掛鉤,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擔心把學了幾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丟掉。”陳帥說,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會去應聘非所學專業的工作崗位。
湖南工學院2016屆畢業生周吉翔辭去首份實習工作后,專門從湖南衡陽乘坐高鐵來到長沙求職。與陳帥不同,這位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考慮的是工作崗位的發展前景。
“轉了半天,5份簡歷一份沒投,還在觀望、彷徨。”周吉翔表示,相較薪資待遇,他看中的是公司氛圍和企業對大學生的規劃栽培。“這關系到我以后能走多遠,也在考慮是否應該到北上廣去發展。”
大學生擇業困惑在中國頗為普遍。肯耐珂薩(人力資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區人才管理和領導力發展部門總監田予苗介紹,有八成畢業生申請崗位前并不熟悉公司和崗位職責,“前途迷茫沒信心”、“經濟收入”、“職業發展”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求職意愿的主要因素。
針對大學生擇業“選擇困難癥”,湖南人才市場創業學院在中南大學校園招聘會現場開啟《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問答》專欄。前來應聘的大學生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獲得“職場醫生”的指導。
該學院院長姚敏有9年職業指導經驗。他認為,大學生求職困惑歸結于他們在校期間嚴重缺乏職業規劃,忽略了對就業能力的培養。
姚敏建議,大學生有必要針對自己的職業傾向和個性,詳細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間及本身存在的問題,綜合各方因素制定長遠職業發展目標,并轉變觀念,先就業再擇業。“高校也應配備有專業資格的職業規劃專業人員。”
“超過一半的高校畢業生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更注重企業的知名度、品牌和行業內的口碑。”田予苗建議,企業為大一至大三的學生做宣講,多為他們提供實習機會。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