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發展動力不足、后勁缺乏等“成長的煩惱”,近年來,浙江省嘉善縣抓住人才這個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把人才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硬杠杠”,倒逼企業重視人才工作,促進了縣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硬杠杠”倒逼企業重視人才
浙江歐仁新材料有限公司以重金聘請了一名高層次人才,一年時間,就為公司申請34項專利,備案和驗收6項省級工業新產品,合計開發35個新產品,并已實現批量銷售。在此之前,這家公司還對是否需要花大成本引進人才充滿顧慮、猶豫不決。
正是在嘉善縣出臺的企業人才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倒逼下,該公司管理層做出了改變。
2017年,嘉善出臺了《工業企業人才工作目標考核激勵辦法》,對全縣所有規模以上企業人才工作與享受工發、科發資金“捆綁”考核。規定企業參加考核未達標的,減半享受縣財政資金扶持政策;企業未參加考核的,不得享受獎勵優惠。
不僅如此,2019年出臺的《嘉善縣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辦法》中,將人才工作考核作為“硬杠杠”運用到“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中,在用地、用電、用水、用能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措施。而最近出臺的《嘉善縣工業投資項目評價實施細則》2.0版,在項目準入的第一道關就引入“人才元素”,將人才密度和高層次人才數量作為項目準入評價的得分指標。
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嘉善的眾多企業更加重視人才工作,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進而形成持續創新的增長極、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創新券”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
實踐中,嘉善縣人才工作部門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企業更加重視創新,釋放更多人才活力?他們的答案是:以服務的“加法”,管理的“減法”,換取企業與人才創新活力的“乘法”,把嘉善打造成“遠者悅、近者來”的創新之城。
去年開始,創利焊接科技(嘉興)有限公司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研發“數字化脈沖弧焊電源技術項目”,北工大定期派高端人才到企業駐點研發,目前已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前不久,該公司拿到了20萬元的科技創新券補助。
據了解,科技創新券是以“企業引才創新、政府補助買單”的公共服務模式來降低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本,借梯登高,使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載體為企業所用。今年上半年,嘉善新發布2.0版科技創新券使用及兌付實施細則,進一步擴大了使用范圍和項目,一改以往復雜的兌付流程,直接將現金補助給企業。
小小“創新券”大大堅定了企業發展信心。浙江福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企業通過系統直接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每年可獲得340萬元的補助。“有了補助,公司將招攬更多研發人才,加快新產品開發。”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搭平臺助推產學研深度合作
借助“大院名校”資源共建創新載體,嘉善積極推動東菱技術等100余家企業與上海知名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后引進了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院等十多個產學研平臺。近五年來,已累計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60余個、聯合攻破關鍵領域技術難題70余項,不少成果已在嘉善企業實現產業化。
實施“菁英匯善”3113計劃,嘉善與相關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設立一批“引才聯系點”。計劃到2020年,開拓100家以上與嘉善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相對應的高校院所,引入10000名以上高校院所畢業生,柔性引進300名以上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目前,嘉善已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7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此外,嘉善縣還積極引進院士及其團隊等高端智力資源,打通企業技術創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去年6月,浙江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簽訂三方共建協議,計劃將國內無人機界的技術資源進行整合,使軍用與民用技術融合發展,并“嫁接”到企業實際研發生產中。截至目前,嘉善已累計引薦34位國內外院士與企業開展合作,與院士團隊簽約合作項目86項,授權專利數111項,參與制訂標準數15項,帶動投入科研經費1.2億元,新增產值6.3億元,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