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在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新時代賦予科技界光榮使命
中科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在開幕會現場聆聽十九大報告令他印象深刻:“每當總書記講到重要的地方,大家都會自發鼓掌,這說明十九大報告與人民心心相連,與大家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一致。”
報告開宗明義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列席開幕會的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表示,中國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一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責任更重。
同樣作為列席代表的北京理工大學校黨委書記趙長祿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現場聆聽總書記作報告,很受感染,倍感振奮。要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中國教育事業前所未有的光榮使命,扎根中國大地建設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對于這個“新時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韓布新研究員感受頗深:“個人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提升了,國家為每個公民提供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全面,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正面期望是主流,對于中國同行的參與和貢獻也有較高的預期。”
其實,“新時代”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的關鍵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這五個關鍵詞,回答了這樣五個問題:我們要走什么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么樣的貢獻?
正如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丁奎嶺所說,習總書記的報告為我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努力方向。
用創新引領解決新矛盾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上午趕著去出差,在單位看了開幕會的上半部分,又在車上用手機接著看。
他深切感到報告中“為民”的情結非常濃厚,“強調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強調社會重大需求,強調用科技創新驅動來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在凝心聚力共謀偉大事業的征途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神圣使命。
“‘美好生活’不僅是吃飽穿暖,而是更高的需求。”張伯禮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中醫藥應為人人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作貢獻,要用科技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健康中國的建設。”
丁奎嶺表示,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創新始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水平,科技界責無旁貸。
報告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擺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首要位置,并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對此,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表示,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應更加明確自身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生逢這一偉大的時代,能夠為推進‘雙一流’建設、提高我國教育水平貢獻自己的力量,是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榮和使命。”
讓新目標注入時代新內涵
“在國外聽取十九大報告,我真正感覺到中華民族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在美國巴爾迪莫觀看十九大開幕會的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董文飛非常興奮。
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現在,這一目標變得更加深刻,我們要建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也變得更加豐富,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外又增加了“美麗”。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認為,進入新階段、面對新使命、實現新目標,科技界的“奮發有為”也需要注入時代新內涵。
他表示,要堅定創新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原始創新,在從“跟蹤并行”向“領跑轉變”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
報告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又分解成“兩個十五年”,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國家強大,乃吾輩之責。”丁奎嶺表示,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秉承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行穩致遠,不斷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每一步目標都非常清楚,未來藍圖描繪得非常清晰。”張伯禮相信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我們這代人的手上能夠實現,讓我們的后人能夠享受到,真是太美了。”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