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不拘一格評人才

關注微信

不拘一格評人才

時間:2018-02-16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張玉潔
  2016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涉及7300余萬專業技術人才的制度迎來重大改革:計算機、外語、論文、資歷等不再是“硬杠杠”,一批新技術、新職業被納入評價體系,基層和用人單位的評審權限放開……

  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政策舉措不斷推出,為人才發展松了綁減了負,人才獲得感顯著增強,職稱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進一步顯現,不拘一格評人才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職稱制度改革成效初顯。

  打破職稱評價“天花板”

  職稱系列全部設置到正高


  “好消息!11個系列增設正高職稱,又有一撥人將受益!”

  去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在部分職稱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目前未設置正高級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共涉及工程、經濟、會計、統計、技工院校教師等11個系列,為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送來利好消息。

  隨后,人社部率先出臺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也意味著,繼中小學教師可評正高級職稱之后,優秀的技工院校教師很快在職稱上與大學教師“平起平坐”。

  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各行各業、各個專業領域,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必須與地方改革同步、配套進行。《意見》實施一年來,各省(區市)基本完成改革實施意見制定工作,各系列職稱改革進度正穩步推進。目前,人社部正會同教育部加快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高等學校教師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同時,會計、工程、農業、衛生等系列改革意見已經成形,民航飛行、社會科學研究、統計、文博等系列的改革意見在加緊醞釀。

  為促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各地加快部署,積極健全制度體系。湖北明確職稱系列全部設置到正高;江蘇首次在高校實驗技術系列設置正高層級;甘肅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等8個職稱系列增設正高級職稱;山西、吉林在農業、經濟、會計等系列,分系列細化制定正高級職稱評審標準。

  能夠參評正高級職稱,打破了許多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生涯“天花板”,有效解決了部分領域人才“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倦怠。正如不少專業技術人才感嘆:“處在這樣一個職稱改革的好時代,我是幸運的,工作更有奔頭了!”

  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新技術、新職業應運而生。《意見》提出完善職稱系列,在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各地各部門加強對新興業態、新興領域的調研,實現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

  廣東在規范清理各系列專業設置基礎上,構建分類清晰、等級完備、定期更新發布的職稱專業目錄;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地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健全職稱分類分級管理體系,及時調整職稱專業設置情況,新設特種設備、動漫、生物醫藥等特色評審專業,促進新興行業發展。

  告別“一刀切”

  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統一要求


  手握3項發明專利,其中美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出過2本書……“因為只有大專學歷,過去評職稱總被拒之門外。現在有了新標準,只要我研發的機器獲得的專利分超過70,就能破格申報高工,學歷終于不是攔路虎了。”去年5月,在浙江省塑料機械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會議上,前來評審的寧波協力機電液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斌感慨萬分。

  取消外語、計算機要求,弱化論文要求,更加注重參評人員的科研項目承擔、科技成果、專利授權等業績指標,是去年浙江工程領域職稱制度改革在寧波北侖的破冰之舉,有效破除了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羈絆,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標準是人才評價的核心問題,關系到人才成長的導向。《意見》明確,職稱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統一要求,告別“一刀切”。一年多來,廣東、山東、陜西、廣西、安徽、河南、上海、福建、北京、江蘇、云南等多個省份明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不作統一要求或不作為職稱評審必備條件。

  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均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注重考察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河北完善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健全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云南、重慶、貴州、西藏、新疆等地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誠信檔案庫和失信“黑名單”,使學術失信、學術不端者寸步難行。

  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成為職稱評審中的“關鍵因子”。一年多來,各地積極開展分層分類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遼寧、廣西、寧夏等地注重突出不同學科特點,對基礎應用學科、應用技術學科等分類制定評價標準;河北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重能力、重水平、重實踐,差別化評價,增加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評價重要內容;上海聚焦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區建設,調整完善新材料、網絡通訊等領域職稱評價辦法,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人才環境。

  “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就是要樹立一個正確的導向,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在解決國家重大問題中建功立業。”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表示。

  下放評審權

  發揮基層、用人單位和社會組織作用


  “沒想到回國后這么快就能享受到這個好政策,可以直接參加正高職稱評選!”留美歸來的國家“青年人才”人才劉盡堯興奮地說。

  劉盡堯介紹,他回國效力的上海交大醫學院是上海首家試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自主評審的高校,組建了上海交大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并將評審會與該校破格聘任政策相銜接,為海外回國人員建立“綠色通道”。因而,他當年就可參評正高級職稱,登上晉升“直通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身處本領域,才能對人才進行更科學的評判。但以往職稱評定過程中,大多由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色彩濃厚。

  為改變“政府評、組織評、領導評”的人才評價機制,《意見》提出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各地積極探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的有效方式,調動人才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

  湖北、陜西等地職稱改革圍繞服務經濟創新發展、企業轉型升級做文章,出臺針對性政策,向自由貿易實驗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區內重點單位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河北探索醫院、民營企業等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地市。

  不少地方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山東、湖南、廣東等地探索社會化評審,鼓勵第三方機構參與人才評價,積極吸納龍頭企業參與評價標準制定;江蘇、山西等地鼓勵支持具備條件的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評價職能。

  一年多來,職稱制度改革的紅利激發了人才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和投身本職工作的熱情,釋放了人才活力。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加快工作進度,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優先完成工程、經濟、會計、衛生、中職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爭取在2020年之前出臺所有系列改革指導意見。同時,盡快制定出臺職稱管理服務配套政策,指導各地有序推進改革,加強改革督查工作,確保職稱制度改革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