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是目前為止針對科技評價出臺的改革規格最高、內容最全面、工作部署最系統的指導性文件,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7月5日,科技部召開新聞通氣會,進一步解讀了《意見》。
系統部署,提出創新制度設計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的改革舉措,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和分類評價也作出了整體性的改革部署。《意見》在這些改革工作的基礎上,將科研管理改革從計劃層面推進深化到項目管理層面,將中央對人才評價的總體要求細化為科技人才評價的具體措施,首次對科研機構績效評價作出系統部署,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和制度設計。
賀德方表示,《意見》強調可操作性,不少政策措施規定十分明確,相關單位可以直接落實。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落實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特別是要抓緊制定關于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管理、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弘揚科學精神改進學風作風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不唯論文,注重科研成果質量
《意見》明確提出,按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方向要求,分類完善職稱評價標準,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賀德方認為,《意見》提出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分類評價,也就是,針對不同學科門類、不同評價對象、不同環節科研活動的特點,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程序規范,為科研人員和機構“松綁減負”。
“論文發表、引用排名只是作為參考,不再是限制性的條件。比如,對應用型研究人才的評價,應重點看其成果轉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賀德方說。
賀德方表示,《意見》強調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
優化評審,利于突破核心技術
《意見》提出,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一般采取公開競爭的方式擇優遴選承擔單位。對具有明確國家目標、技術路線清晰、組織程度較高、優勢承擔單位集中的重大科技項目,可采取定向擇優或定向委托等方式確定承擔單位。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解鑫表示,《意見》優化了科研項目評審管理,不同類型項目采取不同實施方式,定向擇優的方式更有利于發揮承擔單位的優勢,突破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的技術。
解鑫還表示,嚴格項目成果評價驗收也是重要舉措。《意見》明確提出,非涉密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驗收前,應在遵守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納入國家科技報告系統,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