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浙大34歲“歌神教授”:科研也是在創造藝術品

關注微信

浙大34歲“歌神教授”:科研也是在創造藝術品

時間:2018-08-28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shenqian
郭國驥在實驗室。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攝
 
淑靜夜晚,蒙蒙慧宇,庭月當空,雋青巍然;
 
葉總會客,非誠勿擾,海德歸來,不負眾望;
 
仁英路上,麗江畔邊,朕的子茗,忻怡曠然;
 
六弦琴奏,帥郭獨領,沉魚落雁,韓美翹首;
 
科研之路,苦中作樂,劈風斬浪,收割CNS。
 
——《603之歌》
 
這首實驗室小詩出自于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姜蒙蒙之手。詩中的“帥郭”指的是我國單細胞測序領域的青年才俊郭國驥教授,今年他才34歲。
 
從哈佛大學醫學院回國后不過四年,他就率領年輕的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低成本、高靈敏度技術對小鼠胚胎以及成體四十多萬個細胞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短時間內繪制出世界首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并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了研究成果。
 
近日,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這一領域,全球頂尖高校的科研團隊競爭激烈,這一次率先拿出了世界首張圖譜,很為國爭光。
 
“我覺得,未來十到二十年生物醫學的爆發期快要來了。”站在時代的浪尖上,下一步,郭國驥和團隊將致力于繪制出屬于華人自己的細胞圖譜,由中國引領世界基因測序的發展。他希望,國人對中國的生命科學技術、產業和科學家更有信心。
 
 

左下為小鼠細胞圖譜。受訪者供圖

 
世界第一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2018年春天一個明媚的下午,浙江大學醫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教授郭國驥站在了自己團隊科研成果發布會的現場。他身著一件黑色休閑西裝,五官清秀,聲音清亮,習慣微微抿起嘴唇。
 
面對現場媒體的攝影機和話筒,郭國驥條理清晰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結束群訪之后,匆匆返回實驗室,穿回了熟悉的白大褂。他不希望被外界打擾太多的時間。
 
就在2月23日凌晨,國際頂級期刊《CELL》(《細胞》)雜志發表了這位80后教授及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課題組對來自小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余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繪制了世界上第一張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確實為社會、為國家做了一些事情”,這讓郭國驥內心興奮。他透露,在這一領域,全球頂尖高校的科研團隊競爭激烈,這一次率先拿出了世界首張圖譜,很為國爭光。“美國很多學校根本沒有預料到中國會冷不丁爆出這樣一篇文章,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的教授私底下有的聯系我、有的傳話到我耳邊,對這項成果評價很高,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搶了他們的風頭。”
 
在郭國驥看來,這張圖譜的重要性就如同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他向澎湃新聞介紹,這項成果有望在“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性研究”“再生醫學的移植前細胞鑒定”“臨床疾病的細胞水平診斷”等領域中得以應用。
 
2017年10月,美國科學家聯合多國科學家啟動了“人類細胞圖譜計劃”,設想對人體中所有細胞進行分類和測序,系統地描繪人體細胞圖譜,并通過這把“鑰匙”加深對疾病診斷、監測、治療的了解。
 
“這一計劃相當于生物學領域的人類登月計劃,意義重大,必將成為21世紀生物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教授湯富酬表示,中國在這方面應該也有國際領先的成績,引領人類細胞圖譜計劃以及“單細胞基因組生物學”的發展。他認為,郭國驥教授的這次成果將為國際上基于模式動物小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提供完整的“地圖”和“路標”,必將全面引領“小鼠生物學”的未來發展。
 
對于此次的脫穎而出,郭國驥歸功于整個團隊的堅持與團結,另外,實驗室全面囊括了生物信息、技術研發、實驗分析三方面人才的組合也助力頗大。他說,這項技術所有試劑和材料都實現了完全國產,商業前景非常廣闊,“希望國人對中國的生命科學技術、產業和科學家更有信心”。
 
 

實驗室中所用的小鼠。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攝

 
為科研放棄當原創歌手
 
郭國驥出生在湖北武漢,自小成績優異、發展全面。相熟的朋友們都知道,他不僅在學術上成果斐然,對音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過人的天賦。
 
本科時期,郭國驥當過學校社團文藝部部長、合唱團副團長,組建過話劇團,擁有自己的樂隊唱民謠。在名為“中國原創音樂基地”的網站上,還有不少他早年創作并錄制的音樂,其主頁的瀏覽量高達百萬。他聲線干凈,喜歡鋼琴和吉他,曲風則偏愛流行和中國風。
 
 

在名為“中國原創音樂基地”的網站上,郭國驥主頁的瀏覽量超過百萬。

 
當時,他參加了武漢高校原創音樂比賽,并進入總決賽。有演藝公司找來,想要和他簽約。然而經過反復斟酌,郭國驥最終選擇了走向科研的道路,將音樂當作了愛好。
 
2010年,郭國驥獲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隨后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任達納法伯癌癥中心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員。
 
在美期間,雖有當地和澳大利亞的科研機構向他伸出橄欖枝,但郭國驥明確了學成歸國的念頭。“肯定是要回來的。一方面作為獨子,回來可以照顧母親;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報效祖國,同樣的成果在自己的國家做出來更有意義。只有祖國強盛了,在外的華人才能得到更多尊重,加之國內的科研環境和氛圍也越來越好。”
 
2014年,30歲出頭的郭國驥經由浙江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從哈佛大學醫學院回國,成為浙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導之一。2015年,他入選“國家青年人才”,2016年和2017年分別成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如此年輕有為,郭國驥說,自己得益于在同一方向上的堅持。“從博士期間我就開始了對單細胞組學的探索,結果在單細胞分析技術和干細胞領域的積累差不多有10年了,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郭國驥在實驗室。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攝

 
學生眼中的他:表面寡言,內心可愛
 
回國后,他發現中國單細胞測序,尤其是高通量單細胞測序這一領域尚待開發,便迅速組建起一支研究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7歲。
 
1992年出生的姜蒙蒙是浙江大學醫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博士三年級學生,她也是郭國驥回國后招的第一屆學生。選導師時,學校醫學院的胡虎教授對她說,剛回國的年輕教授通常都志向遠大。“后來跟郭老師見面聊天,覺得他性情溫和、學識淵博,不會擺架子,和他聊天沒有代溝。”
 
姜蒙蒙向澎湃新聞表示,郭國驥培養研究生偏向放養式,實驗室氛圍相對自由和開放,“但言傳身教這招是最’狠’的。看到老師都這么拼命,我們有什么理由放松呢?用他的話說,學生一人手上沒有一篇CNS(國內對Cell、Nature、Science三大頂級雜志的簡稱)是不好意思畢業的。”
 
為了自主研發國產化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郭國驥和團隊以實驗室為家,經常“白加黑”通宵工作。
 
“每年回國的’青千’很多,但回國才三年就能發《細胞》的絕對鳳毛麟角。”實驗室一本科學生魏豪(化名)說,“郭老師絕對是我見過最拼的PI(學術領頭人),對自己要求也是最嚴格的。在實驗室的兩年半時間,幾乎沒有見過郭老師休假,從早上7點到凌晨2點發郵件都是秒回。”
 
和學生在一起,郭國驥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師兄,鼓勵他們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更有自主性。同時,他也會與學生分享他大學時的音樂夢,偶爾在中秋組會上表演幾曲,甚至跳個熱舞。時間長了,學生發現,郭老師雖然看起來略微寡言高冷,其實內心很可愛。
 
魏豪覺得本科能遇到這樣的導師,是人生一大幸事。“郭老師對實驗室的人從來不push(催促、施壓),而且非常關心學生。即便在實驗最困難的時候,他都非常的樂觀,為我們打氣,雖然自己可能在心里默默扛著壓力。有這樣的導師做榜樣感覺每天都充滿斗志。”
 
 

郭國驥和其實驗室成員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做科研,只有熱愛,才換得來無怨無悔
 
科研不易,“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是家常便飯。郭國驥也經常跟學生談起中科院徐國良院士說的“搞科研需要沉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在郭國驥的影響下,姜蒙蒙漸漸感到科研工作者與藝術家沒有分別,“我們每天也在創造藝術品。優秀的藝術品,它的傳奇已在平凡的每一天中書寫。只有熱愛,才換得來無怨無悔。”
 
而對于一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排除其它干擾,沉下心來是非常重要的。喜歡思考的郭國驥,經常吃飯、走路都在琢磨與課題相關的問題,腦子很少放空。這時,音樂就成了他的另一方天地。
 
空下來,他依舊會邊彈吉他邊創作。寫出一首好聽的歌也會讓郭國驥享有成就感。對他來說,這既是一種放松,也提供了創新的靈感。郭國驥準備等有時間了把之前網站上自彈吉他伴奏的歌曲小樣去錄音棚好好錄制再分享給大家。
 
無論是對于科研的執著,還是對于人生的態度,姜蒙蒙說,自己在導師身上受益良多:3年的博士生涯中,郭教授對于科研、對于實驗室、對于國家的那一份熱愛讓人欣賞。他愿意親手挑著單細胞給我們展示;他愿意花費周末時光來指導我們的科研;他愿意偶爾拿起掃把給實驗室一片凈地;他愿意出資購買國產儀器來支持國家的發展。“他經常和我們說,團隊的目標是——團結起來,將國外的基因測序平臺搬到中國,由中國來引領世界基因測序的發展。”
 
“我覺得,未來十到二十年生物醫學的爆發期快要來了。”郭國驥說,我國再生醫學、干細胞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最近大熱的基因治療、免疫治療、人源化的器官移植、基于單細胞分析技術的精準醫療、基于人工智能的診斷等技術的發展都有可能從根本上去突破一些疾病的治療,“仔細一想是很讓人振奮的”。
 
下一步,郭國驥和他年輕的團隊將為繪制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細胞圖譜而努力,“我們會竭盡所能聯合國內優秀高校把華人圖譜往前推進”。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