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我來自法國,現在是地道的廣州人!”2007年從歐洲來到中國的法國音樂家彭小波以其流利的普通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
12月18日,站在2019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1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下稱“海交會”)的舞臺上,彭小波用視頻展示了自己數年來的作曲成果——他手持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二胡,通過節奏、律動、旋律的變化,演奏了源于西方的爵士樂。
在18日開幕的海交會上,包括彭小波在內的海外人才共計千余人到場交流。他們或是在此了解中國的招商引資政策,或是向友人推介在華發展前景。
本屆海交會以“面向海內外、智匯大灣區”為宗旨,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海洋經濟七大領域,促進人才對接和項目落地。據統計,121個國內政府代表團,71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機構報名參展參會,預計將帶來人才項目需求1350項、崗位需求超過1萬個。
來穗創客點贊廣州創業氛圍
來到中國之前,常年在英國生活的李家康對中國的富商抱有一些嬌貴的“刻板印象”。直到他與中國商人洽談一個項目時,看到身家千萬的合作伙伴依然乘坐普通出租車、背著尋常雙肩包出行。
“由此我認識到,在中國是崇尚實干家的。”現已成為廣東康云多維視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康云科技”)聯合創始人的李家康談到,改變由文化造成的認知偏差,是海外人員來華創業需要經歷的“第一關”。
漫步在廣州的街道上,李家康如今早已適應了嶺南生活。他坦言,自己喜歡24小時無眠的城市。“恰好廣州就是一座不夜城。這里繁華的夜經濟,讓我即使在深夜2點下班,也能有吃夜宵的場所。”李家康說道。
與李家康有相似看法的是GTB環球科創資源中心CEO王子陵。他認為,將海外人才、海外創新創業項目引入國內,最關鍵的因素是解決“互信”。
在諸多城市開發項目中,王子陵明顯感到國內外存在完全不同的產業開發模式。他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不同的技術發展背景,也包括不同的市場環境塑造的文化差異。
“海外企業、人才、項目引入國內,首先就要了解中國市場,其次是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圍繞現有的服務和產品重新定制,甚至重新定制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樣才能夠在國內市場擁有較好的承載力,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換軌’。”王子陵表示。
對于海外人才所面臨的潛在適應性問題,愛立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談建為他們“放下了心理包袱”。他提到,海外人才在選擇一座城市作為發展地時,普遍關注城市區位、政策紅利,更重要的是對于創新的包容度、容錯度。廣州擁有務實開放的創新創業氛圍,這對海外人才創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制度創新助推雙創奪桂冠
海交會上,一份突然宣布的“成績單”獲得了在座賓客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2019年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廣州市共斬獲廣東省賽區12項一等獎中的10項(占比83.3%);在全國賽中,廣東省獲獎7項,其中廣州有5項,占全省獲獎數的71.4%,且其中有2項全國一等獎。
“這是廣州市在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的歷史最佳成績。”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在海交會上表示,該成就展現了廣州近年來在培育創新創業體系中取得的進步。
更讓人欣喜的是,來自廣州的企業康云科技成為該項賽事史上首個“連中三元”的狀元郎——該企業經過投資方、行業專家的層層考核,依次拿下了市、省、全國的大賽冠軍。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見證了康云科技一路披荊斬棘的“升級之路”。他指出,這份亮眼的成績單離不開廣州近年來在服務人才企業方面所做的探索。
2017年以來,廣州大膽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實施“以賽代評”,將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題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深度融合,探索“賽馬場上選駿馬”的市場化評選機制。
“廣州通過大賽結果直接決定補助對象和額度,每年拿出近1億元用于獎勵大賽優勝企業,最高獎勵達200萬元。”秦海鷗說,今年廣州共有301家優勝企業通過“以賽代評”機制,分享近1億元獎勵支持。此舉調動了包括海外來穗人員在內的創業者們的創新積極性。
實際上,廣州近年來頻繁嘗試通過制度突破,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例如,廣州為海交會“量身定制”了“紅棉計劃”。入選“紅棉計劃”項目,將享受項目資助、創業融資、創業孵化、知識產權保護、稅收優惠、采購扶持、人才保障等待遇。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李欣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