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四川省“百人計劃”獲得者李若林(右二)及其海歸博士團隊
擁有中央“人才”入選者2人,省“百人計劃”入選者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職16人,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博士后流動站5個……這組數據,在沿海發達地區或省會城市,算不上耀眼,但在宜賓這樣一個內陸甚至偏遠的地級市,卻顯得十分突出。
短短五年間,是什么,讓宜賓這個既不沿邊又不沿海的地級市成為高層次人才云集、各類人才活力迸發的沃土,悄然崛起為“川南人才高地”?
政策筑巢鳳聚宜賓
“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未來。”這是宜賓人的共識。早在2008年底,該市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有關人才工作政策的通知》、《引進高層次人才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等11項人才政策,努力建設人才聚集高地。2013年11月,宜賓又出臺了《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若干規定》,全面加大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和服務保障力度。《規定》對引進到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市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碩士分別給予20萬元和8萬元的安家補助,每月2000元和800元的政府激勵崗位獎;對來宜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所攜帶的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可申報市“人才+項目”計劃,對評定入選并經市政府批準的給予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對入選中央“人才”、省“百人計劃”的高層次人才,政府將給予50-100萬元的配套獎勵;對到區縣基層工作的國內高校本科畢業生,可作為黨政儲備人才引進,充實基層干部隊伍。
一系列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著人才向宜賓集聚。截至2013年11月,宜賓引進的博士已從2008年底的35人增加到155人,碩士從372人增加到1400余人,各類人才總量29.5萬余人。
環境暖心鳳棲宜賓
“要讓引進的人才干得順心、累得甘心、活得舒心,真正把宜賓當作第二故鄉。”宜賓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易林如是說。
該市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逐年加大投入。2013年,全市投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6000余萬元,為強化人才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多途徑解決人才的住房問題,目前已在中心城區建設了72套90-120平米的人才公寓,各區縣也都建立了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全市153名人才已全部入住。
同時,該市建立了市級領導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由市級領導“一對二”結對聯系,幫助人才盡快熟悉環境、成長成才、解決困難。通過創建宜賓人才論壇、高層次人才學術活動中心、組織人才聯誼會等促進人才加強溝通、互動交流。目前,已幫助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配偶就業73人,協調子女入學125人,切實解決了人才的后顧之憂。
“在宜賓,我找到了妻子,購買了房子、車子,現在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覺。”引進的博士姚仁權自豪地說。
事業驅動鳳舞宜賓
“你有多大本事,我們就給你多大舞臺。”五糧液集團對人才的重視只是宜賓的一個縮影。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后邱成峰,放棄世界500強美國杜邦公司的高薪工作和獲取美國綠卡的機會,通過“人才+項目”落戶宜賓,成為五糧液集團盈泰光電公司領軍人。目前,盈泰光電已處于同行業的西部第一,僅2013年第一季度,就實現銷售額1.3億元。同樣進入五糧液集團的還有物理學博士李若林。2009年,曾先后在英特爾、美國芯歐科技等國際一流公司擔任主任設計工程師、技術顧問、總經理等職務的李若林,成為五糧液旗下馬爾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在自主創業上,宜賓不僅給予高層次人才項目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和2年期最高1000萬元信用貸款擔保和貸款貼息,還在稅收征收上實行減免。同時,對新建成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創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實驗基地),以及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都將分別給予20-50萬元的創建工作補助。
目前,該市已引進邱成峰、李若林等11個擁有高新技術、能帶動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或團隊,李若林的博士團隊還入選全省“頂尖團隊支持計劃”。35名人才領辦創辦的企業正蓬勃發展,各級各類人才正以超強的活力助推宜賓快速發展前行!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