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一變化,我們隨機采訪了幾位應屆畢業的海歸,看看他們在選擇就業城市時更看重哪些因素。
如何看待:
自身機會和行業前景
“就業時,我更看重城市能否為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劉屹碩士畢業于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她說:“我不在乎就業城市與家鄉之間的距離,這些年在國外的生活已讓我擁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學生,我希望能在企業中獲得更多鍛煉。哪里就業機會更多、哪里能為我所學的專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我就愿意去哪里。”
有調查報告顯示,回國后,50.9%的海歸未發生城市間的遷移,整體保持穩定狀態。發生遷移的情況具體為:一線城市之間遷移占比16.9%;從一線城市遷向其他城市占比提升,達到了8.4%;從其他城市向一線城市遷移占比16.5%;在非一線城市之間遷移的占比7.3%。
梁韻笛畢業于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所學專業為法學知識產權。她說:“如果工作,我可能會選擇回家鄉,不太愿意遷移。但我所學的專業與法律相關,而大城市肯定有更多法律服務需求,因此也會有更多工作機會。如果外地有非常好的工作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會考慮遷移過去。”
如何看待:
情感文化因素
“我選擇畢業后回國就業,是因為父母在國內。”姜妍妃碩士畢業于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她說:“留學在外多年,我最牽掛的就是父母,選擇學成后歸國,就是為了能多陪陪他們。”所以在選擇就業城市時,姜妍妃更偏向于選擇家鄉或距離家鄉較近的城市。
海歸出國留學,是為了增長見識,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選擇歸國,是因為國家帶給了自己強烈的歸屬感。在外生活多年,始終難以忘懷的不僅是曾經熟識的老友,還有家鄉熟悉的味道。
在南京一金融機構上班不到半年的許先生說,自己在英國讀完碩士后完全有機會在當地就業。但反復考慮之后,他還是決定歸國。他認為,歸國后可以和親朋家人在一起。這一點比國外給予的高薪更具有吸引力。他還表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較好,對個人職場的未來發展更有利。此外,還有一個讓許先生選擇回國就業的原因,“我非常喜歡南京的小吃——鹽水鴨。家鄉的味道如此美妙,如果沒有幾年在國外生活的經歷,很難有這樣深刻地感受。”許先生說。
如何看待:
地理位置和氣候
“我是煙臺人,所以在選擇就業城市時更偏向于沿海城市。”姜妍妃說,“沿海城市大多空氣質量較好,氣候也濕潤,更適宜居住。如果選擇就業的城市與原本生活的城市在氣候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的話,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海歸在選擇就業城市時,多會考量地理位置、氣候等因素。在沿海與內陸、南方與北方之間做出選擇。
李葉浩本科畢業于俄羅斯秋明工業大學。他說:“我在就業時會選擇北方的城市,因為我從小在北方長大,適應那里的氣候和環境。在此基礎上,我更偏愛北方的沿海城市,所以青島是我就業城市的第一選擇。我的適應能力很強,也樂于接受各種挑戰。希望在沿海城市繼續探索、突破,為自己打拼出更好的生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