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師昌緒: 科研成果轉化要“一竿子到底”

關注微信

師昌緒: 科研成果轉化要“一竿子到底”

時間:2021-06-21來1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弘揚科學家精神·大家小事

在科學研究中,有些人只重視論文,將其稱為“繡花”工作;科技推廣被視為低水平勞動,是“織麻袋”的活兒。

但被國外同行稱為“中國高溫合金之父”的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得主師昌緒不這么看。他倡導材料科學基礎研究與工業應用相結合。他認為,一個實用材料的研究與開發者,如果不能把研發出來的新材料、新工藝或新技術用于生產實踐,就等于前功盡棄。

1960年冬,在國家經濟最困難時期,為解決高溫合金國產化問題,師昌緒帶隊赴我國高溫合金生產基地撫順鋼廠展開攻關。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依依記得,為了工作,師先生每天清晨坐早班的悶罐車趕到撫順鋼廠,晚上坐最后一班車回來,根本顧不上當時懷孕亟須照顧的夫人。

為了推廣科研成果,幾年時間里,師昌緒跑遍了全國特殊鋼廠和國內航空發動機生產廠家,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沈陽航空發動機廠曾發生特大晶粒葉片報廢事故,師昌緒帶領李依依等人,利用獨創的噴丸氬氣聯合處理工藝,使6000片葉片得以重生,他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材料醫生”。

1975年,師昌緒帶領小分隊,領命奔赴貴州的空心葉片生產廠,指導空心葉片生產,一干就是半年多。

下廠后吃的是發霉大米、地瓜干和玉米面,住的是簡易宿舍,但師昌緒與廠內技術人員和工人打成一片,從原材料準備、冶煉、澆鑄到標準制定,都是一起干。夫人郭蘊宜理解師昌緒:“他就是這樣,腳踏實地,認為實驗室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推廣到實用,做工作要做到底。”

一種新合金要經歷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的試驗周期,師昌緒都能鍥而不舍。在祝賀師昌緒八十華誕時,中國工程院原院長朱光亞評價:要學習師老從事科研工作堅韌不拔、“一竿子到底”的精神,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進程。

一直以來,工程技術人員都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部分人終日在鋼筋水泥中摸爬滾打,常年在粉塵噪音中埋頭工作,得不到重視。1992年,師昌緒與另外5位科學家上書中央,想改善技術人員的處境。經過兩年醞釀,國家同意成立中國工程院,師昌緒被選為副院長。如今中國工程院已成為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

人物簡介 師昌緒(1918年11月—2014年11月),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