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山東正式推出《關于做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意見》。作為服務山東省重大發展戰略的綜合性人才文件,此次意見推出的“人才新政20條”,從人才工程、引才用才機制、人才培養開發模式、創新創業載體、人才生態環境和組織領導等7個方面提出了20條突破性措施,條條含金量都很高,繪就一張“山東人才全景藍圖”。
舉辦創業大賽
勝者最高能得500萬
《意見》提出要升級泰山人才工程,調整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的支持范圍。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的高層次人才。
除了范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類的遴選程序和支持方式也將調整。山東將面向海內外舉辦“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選拔創業人才,讓各類擁有優質創業項目、尚未有實體注冊企業的高層次人才也被納入支持范圍。優勝者可直接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省財政資金支持。大賽方案將于近期發布。
同時,山東要整合資源,打造三大引才工作品牌:第一,做大“齊魯之約”引才活動,每年由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直接組團,到高層次人才集聚度高的國家和地區精準對接“高精尖缺”人才,符合條件的經評估認定可“一步到位”直接入選泰山人才工程;第二,做優“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第三,做精“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到國內知名高校,組織不少于5場集中招聘活動。
設山東人才最高獎
每人獎勵300萬元
此次《意見》設立了山東人才最高獎——齊魯杰出人才獎,每人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讓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有榮譽、得實惠。
此外,加大“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力度,對頂尖人才給予最高5000萬元綜合資助或6000萬元直投股權投資支持。
山東分布在海內外的齊魯英杰人數眾多。為了充分挖掘這部分人才“金礦”,《意見》提出要實施“齊魯英才匯聚計劃”,掌握吸引更多在外的山東籍人才回魯創新創業。目前,萊蕪、濰坊壽光、煙臺芝罘等地都已經推出“人才地圖”,臨沂郯城等地也已著手推進本地人才尋訪。
特設崗位靈活薪酬
解決編制和激勵問題
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意見》提出,依托院士工作站、國家“人才”專家工作站,柔性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山東開展創新研究,加快創新項目在山東落地轉化。要加快海外離岸研發中心和孵化基地建設,就地延攬海外高層次人才為我所用,對其中全職工作的視同在魯工作,并創新“海外工程師”“候鳥專家”“雙休人才”的靈活使用方式。
針對高層次人才較為關注的編制和薪酬激勵問題,《意見》明確,省屬事業單位可采取特設崗位、靈活薪酬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省屬事業單位按照不超過本單位主系列專業技術崗位總數5%的比例,設置特設崗位專門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不受崗位總量、崗位等級、結構比例等限制。
國有企事業單位可采取項目工資、協議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在核定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績效工資總量時單列,不作為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基數。
“六大計劃”
打造本土人才梯隊
人才要引進,更要靠培養。《意見》提出“六大人才培養計劃”: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青年人才國際化培養計劃,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企業博士(后)集聚計劃,高技能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提出,力爭通過5-10年時間,全省新興工科專業比例達到40%以上。省級每年資助100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出國研修、100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議,資助500名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研究人員)、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到國(境)外培訓進修。
名校博士到山東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的,給予最高15萬元補貼,出站后留魯工作再追加15萬元生活補貼。
新政吸引力
排全國前列
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惠新安介紹,為了讓各類優質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這次的山東“人才新政20條”在研究制定過程中,重點把握了三個方面:
一是突出含金量。20條政策措施,是山東對全國經濟排名前10位的省和4個直轄市最新人才政策對比分析后研究提出的,各項措施都在全國排在前列,有比較強的競爭力。
二是突出針對性,緊緊圍繞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緊扣制約山東人才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具體明確的解決方案。
三是突出可操作性。在起草過程中就考慮到了文件的實施和落地問題,所涉及的政策都是當前能夠馬上部署實施的,短時間能夠落地見效的。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