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博士后招收 > 高校博士后招收 > 浙江萬里學院2024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公告

關注微信

浙江萬里學院2024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公告

時間:2024-08-20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 作者:佚名

一、招聘單位簡介

        浙江萬里學院是一所具有75年辦學歷史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公辦高校實行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專家譽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范例性實踐”。

        ——2004年,學校與英國諾丁漢大學聯合創辦了寧波諾丁漢大學,系全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

        ——2005年,以優良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得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浙江萬里學院已經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2011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并成為試點單位聯盟理事長單位。

        ——2015年,成為首批“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

        ——2017年,成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第三方評價列全國創業500強第47位。同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得到專家組的高度評價:“為我國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模式”、“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高”。

        ——2018年,葛楚天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權威刊物Science刊發研究論文。2020年、2023年學校研究團隊又相繼在Science上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是寧波地區高校首次在Science國際頂級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2020年,獲批省級博士后工作站。

        ——2021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2年,“升格大學”納入浙江省“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學校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地處寧波,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設錢湖、回龍、寧海、高新、海外等校區。創新辦學20多年來,學校已經成為一所文、經、管、理、工、農、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大學。現有商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法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外語學院、設計藝術與建筑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中德設計與傳播學院、華美生命健康學院、現代農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56個招生專業,國際商務、生物與醫藥、工程管理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2萬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現有教職工1500余名,擁有高級職稱教師近600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頂尖、特優人才;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團隊;涌現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等先進典型。

        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34門。建有省一流學科6個(A類1個),市重點學科8個。專業水平建設連續2年蟬聯校友會浙江省應用型高校第一、全國第六。建有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線(示范)課程3門,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近3年浙江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合格率均為100%。近5年,在學科優勢領域產生了一批原創性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3項科技創新成果入選浙江創新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3項。

        學校堅守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服務型的辦學追求、創業型的辦學特色、國際化的辦學特征,恪守“以生為本、以師立校、面向市場、國際接軌”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體制機制的創新優勢,以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為目標,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攜手奮進,共創佳績。(學校網址:http://www.zwu.edu.cn)

        浙江萬里學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2020年3月,經浙江省博士后工作辦公室審核通過,具備博士后招收資格。

        2024年,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招收條件

        1.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2.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取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

        3.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富有敬業精神,能夠盡職盡責地完成項目研究工作任務;

        4.原則上不招收在職博士后。

 

三、招收方向與名額

序號

合作導師

專業

研究領域

招聘人數

招聘條件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1

林志華/包振民

海洋生物學/遺傳學

海洋生物遺傳育種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林志華 15067427560

Email:zhihua9988@126.com

2

林志華/胡景杰

水生生物學/生態學

水生動物營養生態學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林志華 15067427560

Email:zhihua9988@126.com

3

薛清剛/胡景杰

生理學/微生物學

水生動物逆境生理學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薛清剛 15168548021

Email:qinggxue@126.com

4

葛楚天/胡曉麗

遺傳學/發育生物學

動物性別與發育生物學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葛楚天 13655784231

Email:cge@zwu.edu.cn

5

包永波/王  師

海洋生物學/遺傳學

貝類基因組學與分子演化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包永波 15057430694

Email:584964939@qq.com

6

董迎輝/黃曉婷

海洋生物學/遺傳學

貝類遺傳育種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董迎輝 15067427669

Email:dongyinghui118@126.com

7

林志華/李  琪

水產養殖學

水產動物繁育及遺傳育種

2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林志華 15067427560

Email:zhihua9988@126.com

8

薛清剛/李  琪

水產養殖學

水產動物醫學

1

獲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發表高水平論文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篇(項)及以上

薛清剛 15168548021

 Email:qinggxue@126.com

 

四、申請流程

        1.申請人向合作導師、科研工作站提出申請,填寫《浙江萬里學院博士后入站申請表》(見附件),提供學歷/學位證書、博士學位論文、代表學術水平的成果等電子證明材料。郵件主題“姓名+應聘博士后+合作導師”,發送至wlrsb@zwu.edu.cn。

        2.合作導師和科研工作站對申請人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考核。

        3.根據考核結果確定人選,體檢合格后簽署招收意見。

        4.辦理進站審批手續。

 

五、薪資待遇

        1.根據國家文件規定,全職進站博士后是單位正式職工,但不列入學校正式編制,屬短期流動的正式教職工,在站期間計算工齡。學校為博士后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博士后享受國家法定的各類假期。

        2.對全職進站博士后人員,學校提供免費住宿(水、電費等自理)。在站前2年,按不低于25萬元/年的標準享受補助。因項目研究需要延期出站的,延長期間的薪資待遇或生活津貼另行約定。

        3.科研平臺免費向博士后研究人員開放,并提供15萬元/人的科研項目啟動經費。

        4.入站博士后人員的科研成果(項目、論文、專利等),第一單位為“浙江萬里學院”的,享受學校科研突出業績獎勵政策相關獎勵。

        5.協助解決全職博士后子女就近入學入托。

        6.博士后出站后有意留校工作的,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并根據其積累的成果按學校人才引進政策提供相應待遇。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俞老師  楊老師

        聯系電話:0574-88220779,0574-88222020

        郵箱:wlrsb@zwu.edu.cn

        地址:寧波市鄞州區錢湖南路8號浙江萬里學院人事處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rczp.zwu.edu.cn/apply/getNotice.action?keycode=48812571-e9ab-4100-b531-31774ddd05b7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