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博士后招收 > 高校博士后招收 > 北京語言大學2025年招收師資博士后簡章

關注微信

北京語言大學2025年招收師資博士后簡章

時間:2025-07-15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 作者:佚名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唯一以“語言”命名、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主要使命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建校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中國語言文學、區域國別學、漢學與中國學、語言科學、外國語言文學為優勢,以國際中文教育為特色,11個學科協調發展的世界知名大學。2024年6月和7月,教育部懷進鵬部長兩次到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指導工作,勉勵學校持續打造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實踐高地。

一、學校簡介

北京語言大學誕生于新中國外交事業的艱難開創時期,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創建的,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學校的前身有兩個,一是對來華留學生的漢語預備教育,可追溯到1950年清華大學舉辦的“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二是對出國留學人員的外語預備教育,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陜北延安的俄文講習班和于1952年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成立的“留蘇預備部”。1962年國家獨立設置“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直屬高教部管理。1964年學校更名為“北京語言學院”,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出國留學生學習外語和出國漢語教師的唯一培養基地。1996年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定名為“北京語言大學”。

學校匯聚了一大批造詣精深、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張清常、王還、盛成、鐘梫、傅惟慈、袁樹仁、呂必松、方立等名師大家都曾在這里躬耕杏壇、弘文勵教。今天,許多學植深厚、德才兼備的學者活躍在教學科研一線,成為各學科的領軍人物和學術骨干。韓經太、馮勝利、王一川、閻純德、梁曉聲、華學誠、張西平、陸丙甫、吳福祥、李宇明、崔希亮、段鵬、羅林、曹志耘、寧一中、方銘、張博、郭鵬、陳戎女、趙日新、王建勤、劉貴龍、施春宏、徐寶鋒等著名專家學者在不同領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學校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分工最專、實力最強的國際中文教師隊伍。作為最早培養出國漢語師資的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教師赴海外任教,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現任教師中有50余人次入選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人才項目。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3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團隊和區域國別研究協同創新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學校作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開創者、奠基者和引領者,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面向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第一批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的對外漢語專業,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點,第一個專門培養國際中文教育師資的教師教育學院。近年來,學校堅持“爭創一流,扶優扶強,突出貢獻”的發展思路,著力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構建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區域國別學、語言科學、漢學與中國學、國際中文教育為主體的“三強三新”學科建設體系,持續引領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發展,學校綜合實力呈快速發展趨勢。目前學科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交叉學科、醫學11個學科門類,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區域國別學、藝術學)和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國際中文教育),2個博士后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另有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0個,中國語言文學與區域國別學2個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

北京語言大學是培養知華友華國際人才的排頭兵和培養各領域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校訓和“愛國擔當、誠樸厚德、求真創新、開放包容”的大學精神,培養具備專業知識、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和各類優秀人才。現有本科專業51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4個。學校著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建國內高校中第一個“語言學”本科專業,“中文國際傳播”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學校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5所兄弟高校合作,建設西班牙語+采礦工程、德語+木材科學與工程、法語+化學工程與工藝、阿拉伯語+石油工程、俄語+資源勘查工程、翻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語+安全工程、葡萄牙語+智能建造等8個創新型本科專業,打造出在全國具有創新示范效應的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集群,培養國家亟需的復合型人才。學校開設世界漢學與中國學國際人才實驗班(中外學生同堂上課,本碩博貫通培養)、傳播學(本科三年級后中外同堂上課的梧桐計劃人才實驗班)、播音與主持藝術(中英雙語)專業,培養復合型國際傳播人才和“傳媒區域通”。迄今為止,為世界上189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30萬余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被稱為“漢學家的搖籃”,也為我國培養了數以十萬計的優秀人才,很多人已經成為學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

北京語言大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服務國家戰略的學術重鎮。學校積極開展中外語言和文化的學術研究,大力推進學科交叉研究,在區域國別學、語言智能、語言認知與腦科學、國際漢學等領域產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前沿科研成果和高質量的政策咨詢報告。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承擔“中外漢學家翻譯家人才數據庫暨中國文化譯研網”國家工程,配合中宣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的“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推動中華文化的譯介與傳播。發揮語言學的學科和專業優勢,構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方言資源傳承保護、國家語言服務和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弘揚相互支撐的語言服務體系。學校擁有31個省部級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其中:國家重點建設的“區域國別研究高端智庫”在中東、中亞研究和海外中國學研究領域全國領先,阿拉伯研究中心連續兩屆入選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高水平建設單位;教育部語言文化國際傳播聯合研究院以服務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為宗旨,致力打造多功能融為一體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實踐創新平臺;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語言認知科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世界漢學與中國學話語能力創新引智基地是兩個科技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支持的“111計劃”引智平臺,學校同時還建有語言認知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實施語言資源保護國家工程的專業機構;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僅有的兩個文科類高精尖創新中心之一,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建設;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是兩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市漢學話語能力創新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漢學話語能力建設為核心工作內容的科研基地和智庫平臺。學校編輯出版中英文核心學術刊物7種,《中國語言學報》(英文)收錄至SSCI,《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中國文化研究》《漢學研究》《文獻語言學》《國別和區域研究》6種期刊收錄至CSSCI。其中《語言教學與研究》和《世界漢語教學》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

北京語言大學是我國中外語言教育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2024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共同見證了我校哈薩克斯坦分校揭牌儀式。學校是國內高校中最早在國外設立分校的大學,目前設有泰國曼谷學院、日本東京分校、哈薩克斯坦分校、沙特諾拉公主大學教學中心。學校與世界81個國家和地區的433所高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富有成效的對外開放辦學格局。每年接收140多個國家(地區)11000余名留學生來校學習,100多名外籍教師在校任教,接待外賓5000余人次,五洲學子同堂砥礪,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打造了“世界文化節”等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校園活動,形成了獨特的國際化校園環境。學校每年派出近200余名教師出國任教,700余名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學校是最早建設孔子學院的高校之一,也是累計建有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最多的高校(29所),辦學成效突出,多次榮獲“孔子學院先進中方合作院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積極服務中外人文交流,連續兩次承辦世界漢學家大會,建有37個世界漢學家理事會,21個漢學中心海外分中心。獲批成為“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劃”中“青年成才”領域牽頭單位。建有秘魯中國研究院和尼泊爾中國研究院。

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設

學校目前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兩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一)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布局完備,特色鮮明。該學科下設的 16個二級學科均設有博士點,且有良好的建設基礎。其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在語言資源調查、研究和開發領域具有一流水平;中國古典文獻學確立了古代文獻語言學的學術風格;中國古代文學形成了打通文學史與思想史、兼重理論思辨與藝術分析的學科特色。

此外,學科注重服務國家戰略,瞄準前沿,注重交叉融合,發展出 8個新興特色方向,形成了集教育政策、教學理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材出版、語言測試、師資培訓于一體的完整體系,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其中,國際中文教育是國內高校中第一個該學科方向的博士點,研究旗艦作用顯著,具備特色優勢;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學術支撐,代表著中國該領域的一流水平;語言智能與技術、心理語言學、語言資源學、語言認知科學、世界漢學與中國學等以學科創新驅動中文學科發展。

(二)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目前擁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學科點所涵蓋的外語專業語種較為齊備,包括英、法、西、阿、德、日、俄等主要通用語種,亞非與歐洲兩大非通用語種群,以及商務英語、翻譯專業。與此同時,外語學科與校內的國際政治、應用經濟學、國際新聞傳播等多個學科充分交叉融通,形成了較好的綜合學科布局態勢。

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的13個二級學科方向均設有博士點。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和比較文學歷史積淀深厚,具有根基扎實、推陳出新的先發優勢特色。借助新興學科交叉融合大趨勢,翻譯學構建獨立分支、區域國別學成長為交叉一級學科,形成獨特影響,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成效顯著,具有轉型發展、融合發展的后發優勢特色。

三、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需求

師資博士后是指在站期間內達到學校相關要求,出站后直接進入教師隊伍的博士后,旨在儲備師資人才,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做準備。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面向海內外誠招師資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需求見附件1)。

四、博士后研究人員申請條件

1.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獲得博士學位原則上不超過2年;

3.身份為應屆畢業生或無勞動人事關系,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本校博士畢業生須跨一級學科申請;

5.需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SCI、SSCI、A&HCI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及以上;或發表以上文章2篇,同時主持1個省部級及以上項目。

五、申請材料

申請師資博士后崗位人員,需按要求準備申請材料,并于2025年8月28日前,將電子版材料發至信箱szk@blcu.edu.cn。

1.《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后申請表》(附件2)、《博士后申請人員簡表》(附件3);

2.博士學歷、學位證書掃描件,出國留學人員須提供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掃描件;

3.兩位本領域專家推薦信(其中一份為申請者博士生導師推薦信;留學回國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一份國外教授專家推薦信);

4.申請表中列舉的科研成果支撐材料(項目立項書、論文復印件、專著的封面目錄版權頁、獲獎證書等);

5.思想政治鑒定材料;

6.博士學位論文掃描件。

六、博士后研究人員待遇及出站要求

1.師資博士后在站期間的工作職責、薪酬標準等相關待遇參照事業編制人員執行;

2.師資博士后在站期間,可以申請雙人間周轉住房,周轉住房可提供21個月;

3.博士后子女可安排就讀北京語言大學幼兒園,享受和我校簽約的北京市海淀區優質小學、初中資源;

4.師資博士后在站期間為2年,須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科研任務,出站時完成出站報告,同時須以北京語言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SCI、SSCI、A&HCI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及以上,同時獲得省部級及以上項目1個,出版學術專著1部(含博士論文整理出版)。

5.師資博士后延期出站視為放棄師資博士后身份,自動轉為科研博士后。

 

聯 系 人:王鵬遠  李方延    

聯系電話:82303094  82303090  

 

附件:

1.北京語言大學2025年師資博士后合作導師情況及招收需求

2.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后申請表

3.博士后申請人員簡表

 

北京語言大學

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2025年7月7日

 

 附件下載

附件1 : 附件1 北京語言大學2025年師資博士后合作導師情況及招收需求.pdf

附件2 : 附件2 北京語言大學師資博士后申請表.doc

附件3 : 附件3 博士后申請人員簡表.xlsx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blcu.edu.cn/art/2025/7/7/art_15866_1172528.html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