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期刊編輯部(以下簡稱:編輯部)成立于2020年,圍繞長春應化所的研究方向和學科布局,面向國內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期刊集群。經歷不斷改革發展,編輯部目前承擔《分析化學》(中、英,SCI/EI收錄)、《應用化學》(中文,Scopus、北大中文核心)、《化學通訊》(中文,中國化學會會員內部通訊)、《高分子科學與技術(英文)》(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先進傳感器與能源材料》(英文)的編輯、出版、發行等工作。構建了5個微信公眾號、1個視頻號的新媒體矩陣。為著力提升科技期刊集群建設能力,編輯部公開招聘高水平學術編輯2人。
一、招聘崗位名稱、職數及職責
科學編輯(2名,在編,支撐系列),根據期刊宗旨和選題要求,按照學科、欄目、篇幅分配任務,熟悉某一研究領域的組稿約稿工作,開發優質稿源,并在熟悉學科熱點、高被引科學家的基礎上,提出選題實施方案,能夠獨立提出選題組稿計劃。
(1)參與項目經費的申報工作,參與宣傳推廣、市場拓展、資源爭取等事宜
(2)協助副主編完成稿件的初審、復審、稿件流程管理,負責具體學科的稿件修改、加工、校對;英文稿件的潤色
(3)具體實施期刊主辦承辦的各類培訓和學術會議
(4)了解本學科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專業基礎和研究背景,有一定撰寫審理意見和編輯類論文的能力
二、招聘條件
參照長春應化所《事業編制工作人員招聘實施細則》、《項目聘用人員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
科學編輯的招聘條件:
1、應屆博士研究生畢業,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具有全日制化學或材料專業博士學位(雙一流高校),以第一作者在本領域SCI期刊發表過3篇學術論文;
3、熱心編輯工作,具有科研誠信和開拓精神。
三、期刊簡介
《分析化學》榮獲第1、2屆國家期刊獎、第3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榮獲中國出版界最高獎—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連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資助(2000-2010),2007至今多年入選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連續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06-2007年度獲得了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類資助;2015-2017年度獲得了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TOP50資助,2018年獲得中國科協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設計劃資助,202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擇優項目支持。
《應用化學》自編輯部整合以來,CSCD影響因子較2019年增長了65%。《應用化學》陸續組織了“天然產物研究與應用”、“生物安全材料”、“光刻膠材料的研發及應用”、“液晶高分子”、“ 仿生材料化學”、“能源與環境材料”“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等高水平前沿熱點專刊,提高了期刊的影響力。2020年12月,被收入Scopus數據庫;2021年3月,《應用化學》入選《材料失效與保護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1級“電化學領域中文高水平期刊”;獲得中國科協2021年度全國學會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計劃項目。
《化學通訊》是中國化學會會員內部通訊,創刊于1932年,為學會與會員溝通的橋梁和陣地。中國化學會為第一主辦單位。2007年8月改版,由我所共同主辦并承擔具體編輯工作,它發揮著主辦單位的學術和人才優勢,辦成了具有權威性、通俗性、嚴肅性的讀物。2020年著重原創科普內容: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訂閱數突破4萬名),挖掘了科研人員、科普作家等100余位作者。2024年變更為半月出版。該刊專注原創內容,解讀材料與化學領域、環境、能源、社會生活、時事焦點等話題,回應公眾關切,發出權威聲音,得到社會大眾對化學科學成就的廣泛認同;在服務科研、培育文化、匯聚作者、服務會員能力方面提升顯著。
《高分子科學與技術(英文)》(以下簡稱:PS&T)創辦于2023年末,2024年7月開放投稿(https://pubs.acs.org/journal/pstoco),并計劃在2025年春季出版第一期。陳學思院士擔任PS&T的創刊主編,將帶領該期刊積極傳播高分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前沿跨學科成果,響應國家重大需求,并提供一個高層次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PS&T涵蓋了廣泛的主題,與我國高分子科學與技術的核心任務緊密契合,主要關注以下領域:基于可再生資源、廢棄材料、回收化合物等可持續原料的高分子合成、表征和性能評估;高分子回收和再循環解決方案;具有新型骨架和側基的高分子的合成;精準控制高分子合成、改性和自組裝的先進催化劑、方法和技術;設計、優化和闡明高分子功能的人工智能集成方法;響應于細胞、組織或器官的微環境,或調節細胞行為、組織代謝或器官功能的生物活性高分子;用于醫療保健、生物安全和生物保藏、能源、材料、環境保護、信息學等領域的功能增強高分子;高性能工程塑料和彈性高分子的設計、合成、表征和應用;前沿的高分子物理理論和表征技術等。
PS&T發表的文章類型包括研究論文(Article)、研究快報(Letter)、綜述(Review)、前瞻觀點(Perspective)、評論(Comment)和社論(Editorial)。在
《先進傳感器與能源材料》創辦于2022年,累計發布高水平海內外學術論文83篇,篇均被引18次。傳播傳感器與能源材料各領域的跨學科應用成果,面向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免文章出版費。
刊文領域:面向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報道傳感器與能源研究各領域最新科學進展,交流化學、生物、材料科學、物理和工程等交叉領域的新發現。1、致力于解決各領域在能源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報道能源技術和政策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等方面。解決碳中和需求方面的挑戰,將研究和分析科學、技術、經濟、政策和社會等所面臨挑戰,強化新能源研究的意義和機遇。2、定位于傳感器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和應用,服務于新型診斷和電子設備的設計,包括但不限于傳感器、DNA 芯片、電子鼻、芯片實驗室和μ-TAS等。
《高分子科學與技術(英文)》編輯部
中國·長春·人民大街5625號
E-mail:polymscitechnol@ciac.ac.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L6hUeyZeLu85wEqUamPNrg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