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從國內發展形勢看,提升科技軟實力、搶占發展先機需要一流期刊匯聚創新思想。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作出全面部署。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請他對《意見》進行解讀。
缺乏有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記者:科技期刊在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目前我國科研論文產出和科技期刊發展的現狀如何?科技期刊的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答:高質量的科技供給需要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普及研究提升科技軟實力,加快科技期刊建設。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正在發生的科學研究范式變革和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給基礎研究發展帶來新機遇,要將科技期刊發展納入推進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中。在應用研究領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將科技研究成果應用到行業發展和企業創新中,需要科技期刊成為在行業和企業中“看得見”“摸得著”“說得上”“用得上”的重要成果創新傳播平臺和宣傳平臺。在科學普及領域,當前人民急需的是獲得面向重大民生需求的科普知識,需要科普科幻期刊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科學的、高質量的內容素材和閱讀體驗,提高科普活動的參與感。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中,或將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大幅提高,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科研發表國家。基于檢索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國外三大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分別收錄我國科研論文41.8萬篇、26.6萬篇和5.9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從這個基本面判斷,我國有能力在滿足國內發表需求的同時加大面向國際的高水平供給,滿足全球科研傳播和交流的高質量需求。
與科技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科技期刊建設短板突出。國內現有科技期刊5000多種,總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期刊多而不強,辦刊方式傳統,數字化水平低,服務鏈條短,國際傳播力影響力有限。在國際出版市場,我國科技期刊還沒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缺乏“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好載體,不能有效支撐我國的科學界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因此,急需從國家層面對科技期刊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提升服務中國、服務世界的能力。
全力提升科技期刊數字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水平
記者:此次《意見》的出臺,對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如何明確規劃?
答:有鑒于以上這些問題,此次《意見》明確提出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以優化科技期刊與出版結構布局,著力提升科技期刊專業管理能力,著力提升科技期刊市場運營能力,著力提升科技期刊國際競爭能力為抓手,通過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科學編制重點建設期刊目錄等方式,全力推進科技期刊數字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構建開放創新、協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國科技期刊體系。
《意見》也明確提出“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的科技期刊數量明顯增加”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列明基礎和優勢學科、新興交叉與戰略前沿領域,謀劃“實現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推進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團化轉變”等戰略性目標,為全面加強科技期刊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抓手。中國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僅要讓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期刊上有更多的“獲得感”,而且也要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技工作者能夠享受高質量的期刊服務,助力全球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長。
《意見》要求,在系統研判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和不同類型期刊的功能定位的基礎上,分類推進期刊改革,完善發展體系,提高科技期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能力;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技發展戰略必爭領域,做強優勢學科,填空白補短板,構建期刊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生態保障;搶抓新興交叉學科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工程技術集成創新優勢,實現在重大發展拐點的創新跨越;聚合優質資源,創新傳播機制,提升科技期刊規模化、集約化辦刊水平,提升我國科技期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將重點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記者:《意見》對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出了哪些實招硬招?各部門將如何保障意見的落實?
答:《意見》聚焦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癥結,分別從優化學科布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運營能力、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一是通過遴選一批優勢學科、新興交叉學科、戰略前沿學科領域的優秀期刊,推動其專業化、高質量發展,強優勢、補短板、填空白,著力優化科技期刊與出版結構布局;
二是通過完善管理機制,建立期刊從創辦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優勝劣汰。建立論文作者及期刊從業人員誠信體系、學術不端行為預警查處機制等,加強辦刊規范性和期刊公信力建設。建設科技期刊論文大數據中心,著力提升國家對科技期刊專業管理能力;
三是通過創新協同辦刊形式,提升期刊出版集群化、集團化水平,推動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辦刊效率和傳播服務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是促進開放合作,通過提升科技期刊對全球創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匯聚能力,拓展科技期刊開放合作渠道,推動中外科技期刊同質等效,實現期刊內容、辦刊隊伍、運作方式和評價標準的國際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意見》的出臺只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開端,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科技期刊與科技發展水平、與我國大國地位不相匹配的問題,重點還在落實。一流期刊建設需要政府、大學、科研機構、科學共同體、科技人員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合力。下一步,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將會同各有關部門,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整合資源力量,加強工作協同,促進開放競爭,營造良好生態,圍繞變革前沿強化前瞻布局,著力打造一批中國品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構建有效支撐創新、引領創新的中國科技期刊新體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