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人才爭奪戰”?如何做好青年就業服務工作?團無錫市委將服務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推出人才“錫引”大招,著力構建全鏈條青年人才工作體系,聚力打造“最美青年人才棲所”。
人才服務環節前置,形成強大“錫引力”
人才節點前移、服務陣地前構、引領凝聚前置,是團無錫市委在人才引育過程中推出的破題之舉,特別是將人才服務環節前置,瞄準高校學生群體精準發力,形成強大“錫引力”。
今年4月,應屆畢業生楊磊收到一份錫城青年就業調查問卷。原本,他計劃從南京一所“985”高校畢業后赴美留學,可國外開學時間一再推遲,留學計劃擱淺。在填寫問卷時,楊磊吐露心聲:“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些見習崗位。”
和楊磊一樣,在無錫,近千名青年參與了就業調查問卷。“摸清青年求職的熱點難點,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幫扶就業也有的放矢。”團無錫市委統戰部(社會聯絡部)干事梁楓表示。
兩個月后,楊磊通過團無錫市委搭建的2020年“名校優崗”優秀大學生政務見習平臺,走進無錫市發改委見習。更讓楊磊開心的是,見習期間,不僅統一安排住宿,提供被褥及洗用必需品,還發放見習補貼。
團無錫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等部門已連續兩年舉辦這一活動,近百名來自C9高校聯盟成員及部分國內頂尖高校的優秀大三及研二學生,到無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基層一線等崗位進行政務見習。
“今年計劃招募40名,其中僅北大就有60名學生報名。”活動受到青年歡迎,梁楓說,為此他們又多協調了一些見習名額。
團無錫市委還將人才引進的觸角延伸到海外。針對海外、海歸青年人才,聚力實施海歸青年人才“新引力”服務計劃。“今年,團無錫市委聯合市人才辦依托園區企業、金融機構等成立了5家海歸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站;依托海外知名高校、社會團體、培訓孵化機構、有教育部資質認證的留學服務中介機構等成立了6家海外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聯誼站。”梁楓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在引領凝聚前置過程中,團無錫市委舉辦“錫校通”——名校優秀學子、無錫導師結對活動,組建夢想導師團,按照專業匹配、擇優結對的原則,為愿意來錫發展的優秀學子配備無錫各領域的優秀導師。
前段時間,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一批大學生組團走進無錫,深入了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對目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為推動后疫情時代無錫市生物醫藥產業新生態發展提供新的思考。
像這樣的調研,兩年來遍布無錫宏觀戰略、產業發展、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14所國內頂尖高校的大學生,組成近30個課題組,在實地調研中進一步了解無錫,感受無錫發展。
引鳳帶雛,留住更多青年
在無錫,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是多樣的。
陳建東是無錫市海歸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站負責人、海創(無錫)工業互聯網智慧谷總經理。服務高層次青年創業過程中,他發現好多優秀青年學子到無錫都與導師有很大關系。“去年無錫市引進上海交通大學一名教授的項目,一開始兩三名學生過來,現在發展到團隊十幾個人,一名博士還把父母也接過來了。目前我們引進的16個創業項目中,有30多名碩博畢業的學生是隨著導師的項目過來的。”陳建東介紹說。
在他看來,在吸引青年人才到無錫發展,多關注他們導師,通過引進專家、教授的項目,留住青年人才也是不錯的方法。
為了真正吸引、留住青年人才,團無錫市委還聯合市人才辦開展青年人才引進工作調研,建設無錫市海歸青年人才信息庫,建立“無錫市青年人才工作觀察員”機制,聘請一批全市各行各業成就突出的青年人才作為觀察員,經常開展青年人才工作監督反饋和建言獻策,為青年人才工作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北上廣很難獲得免除房租的創業空間,但是在無錫,創業者可以有3年房租減免的優惠。”陳建東認為,創業中最容易出現資金和技術瓶頸,而無錫恰是在這些方面給了青年創業者很大幫助。
“載體+資金+孵化體系”,無錫對青年人才的幫扶是全方位的。
前不久,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丁漢院士團隊拿到2020年度無錫“太湖人才計劃”1億元資金支持。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是無錫引進的頂尖人才杰出代表,2012年來到無錫創辦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8年間,丁漢團隊牽頭或聯合地方企業,累計申請各類知識產權成果220余項,成果轉化率超過30%,多項技術填補行業空白,引進和集聚國家、省、市級領軍人才20人,碩士及以上人才300余人,推動一大批前沿項目落戶無錫,投資規模達到10億元,為當地企業提供近百項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方案,直接帶動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持續扶持、不斷跟進,陪著創業青年和企業一起成長。不僅如此,團無錫市委還不斷優化青年婚戀交友、生活娛樂等方面的保障服務,定期開展志愿服務和公益實踐,今年8月舉辦的“YEAH青春”市集,就吸引了60余家單位的團員青年參與,以青春之力促進錫城夜經濟迸發活力。
全鏈條打造“錫引”工程
“人才是第一資源”,團無錫市委書記俞政業表示,“無錫團組織把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貫穿于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始終,聚焦服務‘產業強市’主導戰略,緊扣市委市政府‘太湖人才計劃’部署要求,積極發揮聯系高校、聯絡學子緊密的資源優勢,分層分類匹配工作項目,助力奏響‘無比愛才、錫望您來’的青春強音。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打造青年人才‘錫引’工程,一方面有效實施,精準引才;另一方面,優化服務,精心育才。”
吸引青年人才到無錫后,如何常態化關注和服務?在無錫,團組織既有“錫引”青年人才的熱心,也有服務青年人才的貼心和用心。
團無錫市委青年發展部副部長張琳華介紹,團無錫市委今年推出包括構建I創共同體、規劃I創大網絡、發布I創云地圖在內的“I創8條”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舉措。
最讓這些創業青年感到實實在在獲得團組織幫助的,是由I創金融合作帶來的效益。青年創業者徐銘駿本科就參加過“挑戰杯”,他所在團隊項目落地后,通過團無錫市委參加了江蘇省“創青春”并獲得省級二等獎。這支青年創業團隊通過共青團引薦,在市長面前作了知識產權匯報,還拿到了1000萬元投資。
“前段時間,他主動找到我們,咨詢有沒有相關融資渠道,有沒有創業小伙伴可以合作對接。”張琳華說,面對創業青年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幫助,團無錫市委十分重視。“我們組織人員進行調研,形成匯報材料,并遞交至市人大,最終幫其解決了資金的問題。”
為了實實在在幫助青年創業者解決困難,大到投資對接,小到推薦創業團隊參加比賽,團無錫市委都會一個個摳細節,為創業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