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四五”期間,南昌市將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提升創新發展能級。牢固樹立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理念,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鍛造新時期英雄城人才大軍;以超常規手段建設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搭建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為引領的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強創新開放合作,強化國家科技戰略力量,著力提升創新發展能級。
建設高端人才集聚區
南昌市提出,建設高端人才集聚區。要搶抓全球人才流動的新機遇,著力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產業緊缺急需人才。全力推進“贛籍英才返鄉計劃”“洪城計劃”“洪燕領航”“頂尖領軍人才領航計劃”等人才工程。加快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項目建設,建立健全“高精尖缺”人才項目庫,促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行動,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和留用,探索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創新人才招引模式,不斷拓寬柔性引才的路徑,積極探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設立“人才飛地”。
實施“洪城工匠”培育計劃
“十四五”期間,南昌市將實施分類別、分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大力推進“洪企211”工程,著力打造一支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全面拓展提升企業家和企業高層管理人才的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著力加強工程師隊伍建設,培育一批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學校合作建設產業學院、技師學院,全面施行新型學徒制。實施“洪城工匠”培育計劃,開展“技能提升行動”。
營造人才安心舒心發展環境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人才“引育留用管”政策,實現高層次人才、中端人才、基礎性人才政策全覆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持續抓好“人才新政22條”“人才10條”貫徹落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市場導向,完善市場化人才評價標準和機制。探索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高層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推進人才、項目、資金、平臺一體化建設,營造人才安心舒心發展環境。實施“求學南昌、創業南昌”計劃,積極引進一批高素質青年人才,力爭“十四五”期間,吸引百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我市創業就業。
打造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
南昌市提出,將加快推進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建設,充分發揮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引領作用,繼續推進南昌航空科創城、南昌VR科創城、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等核心科創平臺建設,高標準打造中國(南昌)科學島、前湖科創園、昌北高校科創谷、富山科技園等未來科創平臺。充分整合省內創新資源,爭取設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一批創新街區、創新樓宇、創新小鎮和協同創新中心。
創建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
“十四五”期間,南昌市將緊緊抓住國家創新體系戰略性重構重大機遇,實施國家級創新平臺攻堅行動。積極對接科技部、中科院,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布局,力爭“零的突破”。推動新材料、食品、航空領域創建國家實驗室,創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推動國家級“大院大所”在昌設立分院、分校,推動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浙江大學南昌研究院、中山大學南昌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中科生態修復(江西)創新研究院等落地見效。推動創新孵化載體協同發展,打造區域科技創新孵化載體高地。
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專項
實施學科共建突破工程,積極承接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任務,參與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力爭在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現代農業等領域攻克若干共性基礎技術,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貫通發展。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聚焦汽車設計研發、無人駕駛、航空設計研發制造、虛擬現實基礎研究和應用、新材料研發等技術創新,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廣運用“揭榜掛帥”、擇優委托等方式,力爭在航空復合材料、集成電路、微機電系統(MEMS)、中醫藥新藥、新型顯示技術、高端精密制造、感知交互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機制,建立健全產業鏈風險清單,滾動編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加快形成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健全優化平戰結合的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加大對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的研發攻關支持力度,提升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推進高層次創新開放合作
南昌市提出,要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以美國、歐盟、日韓為重點,引進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和一流科技人才,建設一批國際化科技創新載體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對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立原始創新與應用創新結合的跨區域創新共同體,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首席記者 高學斌)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