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十分重要,它賦予生命的力量。”近日,記者在中科院大學見到了已年逾90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匹茲堡大學教授Thomas Saaty。當提到創新性思維時,Saaty如是說。
上周,Saaty應中科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國科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石勇的邀請前來中科院大學訪問,并為廣大師生帶來了名為 “層次分析法及創新性思維的研究進展及國際視野”的學術報告。
可以說是著作等身的Saaty,在自己的眾多作品中,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創造性思維:問題處理與科學決策》。他在書中提到,“窮則變,變則通。充滿創造力的人熱衷于將內心的愿望轉化為現實,他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能感知到那些憑經驗辦事的人常錯過的東西。”
Saaty認為,創造力是可以學習的。“你越試著去創造,即便出現了錯誤,你也會變得更具創造力。應當把它作為一條原則去不斷嘗試,創造力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他笑道,“雖然愛迪生試驗數千次才發明出燈泡已經是老生常談,但這才是培養創造力應有的態度。”失敗并不可怕,就像愛迪生說的,“我并非失敗,只是找到了1萬種無法完成工作的方法。”
在目前的信息時代,人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沖擊。在新背景下,教育仍是培養創造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他提到,以背誦知識點為核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慢慢無法跟上時代步伐,“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鼓勵學生用創造力去解決問題”。
“不過,創造性思維應當是富有想象力的、原始的、創新的、優雅的和有說服力的。創意始于靈感,依靠勤奮和汗水,而完成后續任務則靠的是勤奮。不能太過功利,也不能用來為惡。”
實際上,作為運籌學家,一提到Saaty,人們可能會想到層次分析法(AHP)理論及其推廣方法網絡分析法。
Saaty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的AHP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它能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難于完全定量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
由于它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圍得到重視,其應用已遍及經濟計劃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軍事、運輸、農業、教育、醫療和環境等領域。
目前,美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候選人唐納德·特普朗與希拉里·克林頓展開了激烈的交鋒。Saaty利用AHP計算了兩位候選人可能的勝出概率。“我們結合了他們的政治政策、領導能力、未來計劃和競選活動等因素,結果顯示,希拉里的最終得票率可能為53%,特普朗為47%。”他告訴記者,“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另外,Saaty還提到,可以使用AHP分析沖突雙方,從而找突破口,最終利用協商解決爭端。
他提到,例如上世紀80年代,南非國內占人口多數的黑人和少數的白人組成的政府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Saaty等人分析了雙方的利益點,認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根據長期、中期和短期目標,Saaty及同事開發出了協商的決策層次,目的是幫助談判者選擇不同的可行的讓步。“通過談判讓雙方均能獲益,從而終止沖突,是爭端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他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