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國家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發展、特色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主要路徑,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應用型大學內涵建設、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平頂山學院2014年正式啟動轉型發展,2016年入選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幾年來,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建機制、搭平臺,全方位推進“引企入教”,改革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育人不斷深化。
建立體制機制,為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營造良好環境
體制機制改革能夠有效激發有關各方深化產教融合的動力和活力。轉型高校堅持開放辦學,主動融入地方、服務行業,推進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合作辦學、合作治理機制,可以有效促進學校整合有關各方人力、資金、項目、平臺等資源,有效激發有關各方產教融合動力和活力。平頂山學院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內部治理、管理機制,成立產教融合專門管理機構——地方合作處,組建行業學院管理機構,各二級學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均有來自行業企業等外部專家;制定《平頂山學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平頂山學院校企合作管理辦法(試行)》,推進行業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制定、修訂《平頂山學院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平頂山學院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平頂山學院關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辦法》《平頂山學院行業教師管理辦法》等制度,從教育教學改革、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化產教融合,努力構建與應用型大學建設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為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引導、支持,營造良好環境。
共建育人平臺,為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撐
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是轉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協同育人平臺建設要取得實質性成效,需要各轉型高校明確建設思路,找準突破口,平臺建設還要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合理的類型結構。轉型高校在推進協同育人平臺建設中,普遍存在統籌規劃不足,高起低落,要求二級學院自動自發推進多,學校層面統籌少、協調推進力度小,難以匯聚不同層次信息和資源優勢,難以形成上下合力等問題。平頂山學院在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工作中,注重統籌規劃,按照“依靠政府引導,牽手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與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開展合作,以行業學院建設為抓手,政產學研協同推進”的建設思路,上下協同,與300余家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簽訂合作共建協議,與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高集團等單位合作共建7個行業學院,依托行業學院,共建校外實習基地300多個,建成10余個協同創新平臺和4個新型智庫。學校堅持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依托共建平臺導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引進創新創業項目、共建雙師雙能隊伍、構建生產實訓場景,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全面“引企入教”,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
教育教學改革是轉型高校最核心的改革。提升應用型高校建設內涵,必須使人才培養緊密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標準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這就需要轉型高校全方位“引企入教”,推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平頂山學院做實做好行業學院建設,積極整合共建單位資源,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不斷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設置。各學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新設專業的前期調研、咨詢、論證等工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均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學校要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不僅要進行充分的行業企業調研,方案修訂過程還必須有行業專家參與。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學校鼓勵、支持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課程教材建設,各二級學院積極探索推進,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討專業課程群建設,圍繞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構建了特色課程群;與合作企業組建聯合授課團隊,共同制訂授課計劃,企業提供真實案例及相關課程資源(含課件、教案及網站等),指導校內教師對課程案例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課堂應用;在特定學期開展工學交替的校企聯合授課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評價。通過校企聯合舉辦專業技能大賽、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邀請行業企業專家擔當大賽組委會成員和評委;在專業技能課程考核、畢業論文(設計)答辯中邀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評委。校企共建教學團隊。學校努力打造校企一體、專兼職結合的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推進實踐教學環節雙導師制,校外行業導師參與校內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每年達到7000余人次,學校聘請了近80名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擔任創新創業授課教師或指導老師。
培育辦學特色,探索形成特色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特色發展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
發展的根本使命和價值追求。特色發展體現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面,可以是在特定的服務面向和服務領域中形成的辦學特色優勢,可以是特色化辦學模式培育出的獨特的核心競爭能力,可以體現在學校整體層面,也可以體現在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科專業群層面,學校對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色打造應有系統規劃和統籌推進。對各轉型高校而言,深化產教融合,在服務地方中培育辦學特色,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打造特色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轉型發展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轉型發展實踐探索的重點工作。平頂山學院自推進轉型發展以來,緊緊圍繞平頂山市產業發展規劃和“五大轉型”戰略,對接地方主導產業鏈、創新鏈,確立了“做大做強電氣信息類、化工環境類、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群,做優做特文化創意類、教師教育類學科專業群,積極培育醫療衛生類學科專業群”的學科專業群建設思路。在學校“政產學研協同”的產教融合基本模式要求下,各學科專業群探索推進個性化協同育人舉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協同育人模式。電氣信息類專業群探索“依靠行業協會,牽手龍頭企業”的合作育人模式,學校是平頂山市電器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依托平高學院,與平高集團等企業合作開辦“平高班”,近年來已有百余名學生在平高集團就業。化工環境類專業群探索“引廠進校、師生進企”雙進合作育人模式,實行“骨干教師一人一企”行動計劃,由企業工程師和學校骨干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依托平煤神馬學院,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等企業合作開辦“尼龍班”。文化創意類專業群探索“以項目為紐帶,校媒融合”的協同育人的模式,依托大河傳媒學院,與地方主流媒體、傳媒企業深度融合,在校內共建了“新媒體工作室”等10余個協同育人平臺,引進企業真實項目,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升師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經濟管理類專業群探索“政府搭臺,企業參與”的合作育人模式,與地方稅務部門共建“納稅人學校”,引入稅務稽查、稅務咨詢、業務培訓等項目,建立雙導師團隊,開展師生共做、師生共創。教師教育類專業群和與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中小學、幼兒園緊密合作,推進“校政校”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引入名師工作室,推行四年一貫全程雙導師制,協同培養卓越教師,入選“河南省卓越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改革試點”,與平頂山市教育局共同申報成功“河南省教師教育創新試驗區”。各學科專業群推動師生在真實環境中引入真實項目、開展真實流程的全程實戰,已初步形成了“教學做創”一體化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系平頂山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