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展給各行各業創新帶來歷史機遇。要充分發揮企業利用互聯網轉變發展方式的積極性,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創業探索。鼓勵企業更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要用好互聯網帶來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視察“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時的講話》(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2015年12月17日
學習札記
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在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
互聯網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互聯網可以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消費的高速增長和“互聯網+”帶動的實體產業的轉型發展正在興起,表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互聯網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互聯網不僅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理念的重要支撐,創新驅動是我國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互聯網是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作用最大的技術領域,當前互聯網引發的新業態層出不窮。
企業是互聯網創新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企業利用互聯網轉變發展方式的積極性,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創業探索。企業創新是為了更好服務社會和服務人民。因此,對互聯網的新業態,既要審慎包容,又要從社會和人民利益出發來規范引導,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互聯網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科技工作者要無愧于擁有這一重大機遇的時代,為構建我國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作出自己的貢獻。——鄔賀銓
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數字通信技術研究。
融會貫通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重要內容之一。“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和信息互聯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本質上是“互聯網營銷+傳統產業基礎”的商業模式創新。
當前,“互聯網+”不僅給第三產業帶來顛覆性改變,也正在滲透第一和第二產業。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把握好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就要發掘自身“拳頭”優勢,比如技術、品牌、規模、管理等;還要考慮如何運用互聯網平臺將自身的產品、技術、研發、生產控制等優勢,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目的實現嫁接;同時要尋找到適合自身的“互聯網+”模式。與傳統企業的利潤模式不同,當下一些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地快速搶占市場以實現盈利,這種方式在對傳統行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傳統行業轉變觀念、創新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本報記者王晨緋整理)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