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才問題,胡錦濤總書記說過:“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要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人才資源開發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的作用。”實踐已經反復證明,創新驅動是上海轉型發展的唯一抉擇。依靠創新,就是依靠頭腦、依靠知識,就是依靠人才。其中高端引領人才,尤其是高層次領軍人才應該是其中最活躍的創新因素。筆者認為,把高端人才放在絕對重要位置,將是上海走創新驅動之路的內在要求,也是上海轉型發展的核心要素。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座談會上曾特別指出,“高端引領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重點”這一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宣傳普及和貫徹落實的十個方面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央如此重視高端引領的人才戰略,這讓曾負笈海外多年,如今已回國工作七年多的筆者深感欣慰和感激,下面就根據本人回國工作這幾年的實際經歷和從中得到的感受,談幾點對這一人才戰略的粗淺認識和心得體會。
全面認識高端引領人才的價值所在
談到高端引領人才,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國際化,我們通常認為,高端引領人才必須具備國際化素質,比如具有良好的母語以外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思維,通曉國際慣例和規則,具有較強創造價值的能力。的確,這些是可以作為判斷一個人才是不是國際人才的主要標準,但高端引領人才的衡量標準肯定不僅限于此,它其實還包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端引領人才對事業發展具有關鍵支撐作用,對人才隊伍建設具有引領帶動作用。
如今,在上海十二五建設期間,要實行“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再創城市輝煌,上海需要努力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培養集聚一批國際優秀人才,通過多種方式著力提高本土人才的國際化程度,力爭率先打造我國第一個全球化的國際人才高地。上海引進積聚的人才,關鍵要能引領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引進一個領軍人才,能帶動一個產業。以“同濟大學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的設計和建設為例,風洞中心作為首批上海市“科教興市”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其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汽車風洞設計領域的空白,形成我國汽車整車風洞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為我國汽車整車風洞設計、關鍵設備及其備件的國產化制造奠定基礎。建成后的風洞中心在地面模擬能力、空氣動力測量精度、背景噪聲水平和環境模擬測試范圍等方面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為世界風洞界所公認。建設成本比國際同類汽車整車風洞減少30%以上。為我國汽車產業從“制造大國”邁向“設計大國”提供了關鍵的技術保證和實踐平臺,這就是引領與帶動的定位。
高端引領人才是國際化人才
俗話說,筑巢引得鳳凰來。在當今的知識、經濟、信息全球化的時代,每一座國際大都市都有著它自身獨一無二的標簽或特色,如紐約和倫敦的優勢在于金融人才云集。毋庸置疑,上海是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城市,但是畢竟距離全世界一流的國際大都會還有一定的距離。要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在處于競爭相對弱勢的背景下,就特別需要吸引和集聚一大批海外高層次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高端引領人才,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高端引領人才一定是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既包括外籍人才,也包括具有國際化素質和視野的本土人才。國際化人才很多,不一定都能成為高端引領人才,但是他們基本具備了高端引領人才所必須要有的基本素質,如具有良好的母語以外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思維、通曉國際慣例和規則、具有較強創造價值的能力。國際化人才講的是“素質”,在素質的基礎上,才能在“特”字上做文章,即在夯實國際化人才自身內在整體實力的基礎上,能夠選擇在他最具比較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的若干點上發揚光大、突破傳統,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成為具有較強推動性的國際化高端引領人才。
國際化高端引領人才是人才發展新的高度,它對科學發展和人才發展將起到一個示范引領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有利于更好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有利于更好加快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要吸引國際化高端引領人才,就必須有國際化高端事業發展的機會平臺,通過國際化高端平臺引領更多的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匯聚發展。吸引國際化高端人才靠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都不及靠事業發展留人。人才是要有用武之地的,引進的國際化高端人才如果所用非所長,最后還是留不住。用人單位只有在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同時,為其搭建奮力干事業的國際化平臺,創造舒心干事業的國際化環境,才能讓國際化高端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高端引領人才促進上海經濟轉型發展
眾所周知,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技創新和一大批高層次、高技能的領軍型人才,高端領軍型人才通常是產業形成和突破的核心推動者,一個領軍人才可以催生一個大產業。筆者所在的風洞中心對上海區域經濟的發展也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自從上海市明確了堅持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聚焦發展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制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等九大重點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后,風洞作為汽車和軌道交通車輛自主研發不可缺少的重大基礎設施,作為上海服務全國的先進裝備平臺,促進一批國際知名的汽車企業把自己的技術中心落戶上海。此外,風洞也是汽車造型設計產業必備的基礎設施,由風洞帶來的獨特優勢也將帶動上海創意設計產業尤其是汽車造型設計產業的升級。
人才的活力取決于機制和環境。對高端引領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要實行重用政策,大膽破除不合時宜的條條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熱情關懷、放手使用,把他們放在重要崗位上,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帶頭作用。同時,政府要著重思考怎樣讓高端引領人才更好地與國內現有體制機制實現對接的問題,怎樣讓引進的高端引領人才與單位現有人才在最短的時間內共融一體,團結一致,組成一支國際化的人才團隊。只有實現專業技術人才的國際化,才能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對生產力發展的決定與直接引領作用,重點帶動經濟轉型發展。仍以風洞中心為例,汽車整車風洞在國內屬于新生事物。在服務企業過程中,風洞中心不僅讓前來做試驗的汽車企業技術人員得到了實踐操作能力培訓和學習,而且還培養鍛煉了一支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運營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同時積極帶動同濟大學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先后有30余名博士、碩士生選擇了與風洞有關的科研課題作為學位論文題目,研究成果直接支撐風洞建設及運營,一批年輕人已成長為團隊的中堅。未來將把風洞中心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開放,為學校汽車、軌道交通等相關學科開展基礎研究提供實驗平臺。風洞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有力地呼應了上海市人才強市戰略,推動上海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打造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
未來我們希望在上海市相關區域和部門的支持下,將風洞中心打造成一個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依托風洞中心這一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作為載體,以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堅持技術創新、科學發展,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充分發揮風洞中心人才、設備、技術、信息、成果等資源優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創新。圍繞完善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鏈、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提供一流的科學研究、技術儲備和學術交流平臺,針對車輛工程及相關學科方向基礎性、前沿性關鍵問題進行長期、系統、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上海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作者楊志剛 系中央“人才”專家、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主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